疾病管制署9日公布國內今年首例屈公病境外移入個案!
29歲菲律賓籍男性移工,1月2日於高雄國際機場入境時,由機場檢疫站攔檢,經血液檢驗後,確認感染屈公病。個案經住院治療後,目前已出院,健康狀況穩定。
疾管署表示,個案無同行者,原本預計1月2日入境後於南部工作,因入境時出現發燒等症狀,由疾管署機場檢疫人員採檢並給予衛教及防蚊液,後續透過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檢疫轉介站協助安置於醫院住院治療,目前健康狀況穩定。
自2007年10月起,被我國納入法定傳染病的「屈公病」,是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叮咬傳播。最早在1952年,從坦尚尼亞一位發燒病人的血清中分離出來。
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但和登革熱與其他蚊子所傳播的傳染病不同之處,在於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病患的關節還會痛到無法行動,且持續數個月,「Chikungunya」在非洲的土著語言中,就是指「痛的將身體彎起來」。
自2007年10月起,我國已累計的106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個案感染國別91%為東南亞國家,其中,以印尼(57例)及菲律賓(24例)最多。近3年(2015至2017年)確定病例數分別為4、14、11例。
全球屈公病流行區域以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亞洲及中南美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為主,目前中南美洲屈公病疫情已趨緩;南亞地區之巴基斯坦及印度疫情持續;東南亞地區新加坡、泰國等國則持續發生零星病例。
疾管署提醒,民眾前往病媒蚊流行地區旅遊、探親或經商,應落實個人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在身體裸露處使用經核可的防蚊藥劑,居住在有紗門、紗窗的房舍,避免遭病媒蚊叮咬。
旅遊期間或返國如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肌痛、出疹及關節痛等症狀,於入境時主動通報機場檢疫站,且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等,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