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季節,有人裹得跟粽子一樣猶覺得冷,有人一身輕裝顯得精神抖擻,差別可能就在穿衣技巧。究竟什麼材質才保暖?發熱(保暖)衣?還是羊毛、羽絨更暖和?讓專門研究織品的教授來告訴你!
不想在冬天穿得像個胖胖的不倒翁一樣?透過認識衣料材質、掌握穿著順序,也可以擁有簡潔又暖和的造型。
7要素 影響織品的保暖性
文化大學紡織工程學系教授王權泉表示,衣服要能保暖與傳導散熱有關,暖和的織物需具「發熱與鎖熱」功能,缺一不可;決定織物的保暖性有7大因素,即材質、紗線構造、織法、密度、厚薄、加工技術、顏色等,一件好織品應綜合以上要素,加以設計才能得到好的保暖效果。
各種材質保暖度比一比
認識市售發熱衣
動物纖維絕對比人造纖維來得更暖和,為了達到更好的保暖效果,人造纖維業者開發出許多創新的後處理加工技術,讓紡織品不但能保溫,甚至還要能發熱、鎖熱。
由於天然材質價格貴,目前市面上販售的發熱衣幾乎都是人造纖維製品,常見成分有嫘縈、聚酯、聚丙烯腈(壓克力)、聚丙烯酸酯等等。
王權泉進一步解釋,市售高強力嫘縈(Rayon)亦稱萊賽爾(Lyocell),最大的優點是親膚性佳,吸水性強,可增加穿著舒適性,但對保暖效果提升有限。
聚酯纖維(Polyester)經加工後雖具有發熱效果,但本身導熱係數高,保暖效果也相對不明顯;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亦稱壓克力(Acrylic),其手感接近羊毛,保暖效果則優於聚酯纖維。
至於,中空纖維(Hollow Fibre),則是利用纖維的孔洞提高空氣含量、防止熱氣散失,提高保溫效果,但本身沒有吸濕發熱特性。而聚丙烯酸酯類纖維(Acrylate),它的吸濕力是棉的3.5倍,雖稱具有吸濕發熱功能,但價位較高。
人造纖維保暖度比一比
大衣的保暖性 天然材質最好
羽絨、蠶絲、羊毛及其他動物毛皮的保暖性早已備受肯定,但因為售價及洗滌方便性等因素,市面上的冬日織品一般多少都會添加人造纖維,至於該如何判斷天然材質的真偽,王權泉笑著說:「身為紡織工程學系教授的我也無法快速分辨」,消費者只能選擇相信成分標示,盡量選擇大廠牌。
織品特性比一比
*哪種被子又輕又暖?
至於,近年來標榜「吸光發熱」的效果,王權泉說:「吸光發熱是藉由吸收可見光轉化釋放紅外線波長,並利用共振原理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發熱的作用。不過,不論發熱衣或是保暖衣,若是穿在裡面,又該如何吸收光線呢!民眾看到這些廣告用語時應好好思考一番。」
掌握最新資訊.一起愛健康!趕快加入→《生活i健康》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