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急性心肌梗塞與中風來敲門!
除了按時服藥、控制血壓外,更重要的根本治療在於建立正常的作息與飲食。
氣溫驟降,急性心肌梗塞與腦中風案例頻傳,其中不乏是中壯年或年輕人。
一名五十多歲的主管,工作到半途覺得很累,回家休息,沒想到睡醒後右手完全沒力,送醫後被診斷為中風。由於他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完全無法接受自己發生中風,因而在護理站哭了一個下午。
另一名四十多歲的白領,平常也不覺得身體有異樣,有一天突然發生急性心肌梗塞,讓家人措手不及。
急性心肌梗塞與腦中風,被認為是猝死的元凶,對病患個人與家庭影響甚巨。由於患者多半都是「好好的」,而根據研究,氣溫若下降超過五度,會讓血管突然收縮,以致缺血性中風發生率增高兩倍,讓人覺得這兩個疾病十分「要命」。
斑塊黏血管 致命大危機
其實,坐穩十大死因前五名的急性心肌梗塞與腦中風,除了極少數病例是基因造成外,其他絕大多數肇因於患者疏於平常的保養。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林俊立無奈地表示,每每勸病患按時服藥、睡眠充足、正常飲食與作息,講到患者都嫌嘮叨了,但他還是要說,因為這才是防範根本。
急性心肌梗塞與腦中風分屬心臟內科和神經內科,但兩者的危險因子相同,進程也幾乎一樣。雙和醫院醫療品質部主任、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龍形容兩者為「難兄難弟」。
林俊立也解釋,人類血管使用時間越長,彈性會跟著減弱;而飲食過油、過鹹等,容易有堆積物黏著於血管壁,也就是俗稱的斑塊,會影響血流速度,而且容易在血壓升高或血管緊張痙攣時,發生斑塊破裂,引發血栓阻塞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