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陸續有研究指出,腸道細菌可能導致腦部認知系統受損,這正是阿茲海默症的發病症狀之一,而藉由改善飲食習慣來改變腸道細菌,或許有望治療阿茲海默症。
撰文/黃宜稜
雖然對於應該採取哪些飲食方式仍沒有明確的定論,但2017年2月底國際知名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刊登的研究,則認為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可能與攝取過多的糖分有密切關聯。
此篇名為《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is subjected to glucose modification and oxid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的研究是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與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共同完成,由於以往科學家已經知道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可能藉由糖基化反應損害體內的蛋白質,造成蛋白質異常,而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有β類澱粉蛋白質(beta-amyloid protein)堆積的現象,研究團隊認為可能就是糖基化反應造成的。
因此研究團隊找來30位參與者,分別是10位阿茲海默症重度患者(Braak stage V-VI)、10位阿茲海默症輕度患者(Braak stage II-IV)、4位阿茲海默症初期患者(Braak stage I-III)以及6位非阿茲海默症患者,並分析其腦部樣本。
分析結果發現,在阿茲海默症輕度患者與初期患者的腦部中,巨噬細胞遷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簡稱MIF)的活性明顯降低,且有被糖基化反應破壞的跡象。
研究團隊認為,MIF活性的降低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發展之「臨界點」,因為MIF是預防大腦發生蛋白質異常堆疊的重要因子,若是在高血糖的環境中,MIF被糖基化進而失去作用,就會加重蛋白堆疊的現象,進而造成阿茲海默症。
巴斯大學教授Jean van den Elsen表示,我們已經證實了高血糖會導致MIF失去作用,這也是為什麼糖尿病或是胰島素代謝異常的患者,會有較高的機率罹患阿茲海默症。
巴斯大學另一位教授Rob Williams補充,這次的研究找到高血糖與阿茲海默症之間的關聯,就能確實的知道哪些人是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族群,對於未來要找到阿茲海默症的預防與治療方法,都會是一項非常重大的幫助。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Sugar’s ‘sweet spot’ link to Alzheimer’s disease discovered
(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