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8編按: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王應傑兒子王怡中驚傳猝逝,據了解,他是在12月17日為了準備參加馬拉松活動,在進行運動時疑心肌梗塞,送醫急救後於25日因過世,享年39歲。
醫師建議,民眾可先參考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運動測試與處方指引,其中,包含8個正危險因子和1個負危險因子,初步算一算自己的危險因子有多高,不清楚再進一步諮詢運動醫學醫師。
路跑風潮盛行,但近年來不斷傳出「運動猝死」的案例。像是44歲工程師第一次參加大型自行車活動,發生意外,一路CPR和電擊搶救仍回天乏術,也曾發生數起跑者參加馬拉松卻不幸猝死事件。
醫師都鼓勵大家多運動,但明明是參加強身好事,卻以悲劇收場,令人鼻酸。但如果搜尋世界有關馬拉松賽事的消息,猝死似乎沒那麼罕見,像倫敦馬拉松賽從1981年以來,有11名跑者在比賽中發生心因性心跳停止;另有國外研究顯示,馬拉松選手猝死的概率為每10萬中有0.8人。
運動員或是一般人參加運動,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國家代表隊隊醫許宏志說,最常見的猝死原因要屬心因性猝死症(SCD),在男選手身上發生率為13萬分之一,女選手則是76.9萬分之一,而一般跑者比起運動員,中高齡與平常不運動假日才跑步者的「假日跑者」人口又更多,所以發生率應會再高些。
近來運動風氣逐漸盛行,中年人運動比例增加,假日跑者或假日爬山者比比皆是,然而只要中高強度的運動對特定族群可能都有風險。許宏志說,猝死發生與本身危險因子和運動強度有關,像普通的走操場兩圈或是散步,猝死機會很小,一般健康的人運動是為了強身,但若是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者,就要謹慎鍛鍊與運動了。
由於醫學進步,想要避免猝死,許宏志說,可以藉由分析個人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以及參考運動時的強度,來分析是否需要運動前醫學檢查、運動測試及運動時的醫療監督協助。
許宏志建議,民眾可先參考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運動測試與處方指引,其中包含8個正危險因子和1個負危險因子,自己初步算一算,不清楚可進一步諮詢運動醫學醫師。
以下為用於危險分級的「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標準:
許宏志解釋,正、負危險因子有一個就是1分。
正危險因子加總值-負危險因子=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危險數值
要提醒民眾的是,除非很確定自己檢驗數值,否則都要算一個,例如若是不知道是否有前期糖尿病又沒有驗過,則是要當作「有」前期糖尿病來加總;若危險因子數大於等於則歸類在中等程度危險群,若小於2歸類於低程度危險群。
知道自己的危險指數後,再去對照運動強度表,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把運動強度分成低(< 3METs,METs為代謝當量)、中(3-6METs)、高(>6METs),舉例如下:
接著再依照危險因子、以及運動強度對照,就可得到運動前是否需要接受運動前醫學檢查、運動測試與運動中醫療人員監督:
所謂極大量是指就是運動在一定強度或漸增強度下持續進行,直到運動到衰竭(已盡最大努力)的運動類型;次大量運動是指低於最大量強度運動,但不會造成衰竭。
運動醫學專業醫師會根據民眾的不同狀況開立運動處方,許宏志舉例,若危險因子多,建議強度運動建議先保留,等到可調整的危險因子(如抽菸、體重、運動習慣、血脂肪、血糖等)降下來後才做,此時可先改善飲食與作息,降低膽固醇,或是先培養運動習慣,避免坐式生活等。
許宏志強調,馬拉松等路跑、長途自行車等運動,都屬於>6個代謝當量的強度運動,在運動前建議先試算自己的心血管危險因子,有需要可諮詢專科醫師,接受運動測試知道自我運動安全範圍與極限,加上適度尋求運動中醫療監督,可以減少憾事發生的機會,讓自己在安全保護下可以快樂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