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裝病反而真生病、器官萎縮?精神科醫師講清楚什麼是「身心症」

裝病反而真生病、器官萎縮?精神科醫師講清楚什麼是「身心症」

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上政論節目談論阿扁說:「他一開始是裝的,後來變成真的病,台語叫做「凝」,一開始中文叫『身心症』,後來看電腦斷層真的是大腦前葉有萎縮」,他後來又解釋:「阿扁是身心症,一開始身體沒有病,但是心情不好,後來發現腦袋病變,心情不好會死人,器官都會壞掉。」,但事實如此嗎?

身心症的定義是:「以生理症狀為主,但其診斷與治療特別要考慮到心理因素的疾病。」

廣義的說,不管發病的原因有沒有生理上的因素,卻可能因為心理因素造成症狀。傳統的看法中下列問題和身心症有關:高血壓、消化性潰瘍、腸躁症、氣喘、自律神經失調、頭痛等。 像是緊繃型頭痛跟情緒很有關係,有很多人在醫院量的血壓就特別高,但基本上身心症跟裝病沒有關係,也不太能造成直接的器官損傷。像高血壓的原因很多,有些人的血壓確實高,有些人只在緊張時血壓才會高。但是經過焦慮症的治療後,即便使用的是和心血管沒關係的精神科用藥,血壓的控制就好很多,甚至也有病人都不用吃藥血壓可以恢復正常,但大多數的病人依然需要每天規律吃藥。

身心症最明顯案例就是「胃食道逆流」

所以焦慮、緊張的“心理”,其實是腦部的焦慮中樞偕同自律神經,確實可以造成生理的症狀另外一個『身心症』明顯而常見的例子就是“胃食道逆流”,因為長時間的工作、餐飲時間不正常,使用大量咖啡、甜食,或喝酒,再加上壓力,很多人都有胃脹、甚至胸悶、喉嚨卡卡的問題。這些人其實裡面可能高達40%並不是真的胃酸逆流跑到食道去,而是壓力,生活緊張造成腦部緊繃,進而引起自律神經異常。往往治療焦慮症的抗憂鬱藥和抗焦慮藥物的療效,遠超過最強效抑制胃酸的藥。

身心症的原名是 psychosomatic disorder,認為是情緒〈心理〉影響生理〈身體〉,翻譯成心身症是比較符原意,但後來身心症較為常用,著眼在兩者可以相互影響。隨著時代的進步,目前的精神醫學已經把這一大類歸為所謂的焦慮性疾患,尤其是廣泛性焦慮症。廣泛性焦慮症是大腦中主管焦慮的中樞出了問題,無法維持“適度”的緊張與焦慮,反應太敏感的結果,導致整體的腦細胞過度警覺、緊繃。在這種情況下除了睡眠障礙、焦慮緊繃,主要還造成肌肉的緊繃〈和頭痛、肩頸緊繃、腰酸背痛、胸悶有關〉,還有自律神經失調“像胃脹、呼吸不順、心悸、血壓上升、拉肚子〉。

上台表演、大考前失常,正是壓力跟情緒影響腦細胞

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像有些人在大考、或上台表演前會特別緊張,有人會心悸、冒汗、一直想上廁所、肚子痛、頭痛,這些都是大腦的焦慮中樞過度反應,影響到腦細胞、自主〈感覺跟肌肉〉跟自律系統〈五臟六腑〉所造成的焦慮症狀。這就是一般說的「心身症」或「身心症」,但這不是裝的,是壓力跟情緒影響到腦細胞,腦細胞在影響到身體其他部位造成症狀

不管是心身症或身心症,嚴格來說都不歸屬於精神疾病的一種了,只是一種形容詞而已,短期是調適障礙,長期慢性下來則是焦慮症。長期焦慮確實會累積一些對身體的影響,像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上升,精神科的治療有其必要,但部會立即而直接。長期的壓力、情緒,加上體質的因素,確實會影響身體的狀況,但真正對主要器官的風險不大,主要是症狀對生活品質的影響,甚至造成憂鬱症。

像「精神官能症」也是一個古老的名詞,基本上也不再被歸類在主要的診斷系統之中,它的概念除包含心身症之外,還包括焦慮性疾患跟較輕微的憂鬱症。簡單講,不是很嚴重的精神疾病,但確實有生理跟情緒相關的問題,都可以叫精神官能症,精神科醫師不應該再為了方便而在濫用或誤用這些「精神官能症」、「心身症」、「身心症」、「自律神經失調」。

正確診斷成關鍵 缺乏瞭解反而傷財勞民

焦慮性疾患,包況大家孰悉的「恐慌症」、「強迫症」、「社交焦慮症」,還有和身心症最相關的「廣泛性焦慮症」,這些病人至少佔人口數的1/4以上,再加上和身心症也有關的憂鬱症,那恐怕更是1/3以上。這些病絕大多數都不嚴重,主要是影響生活品質和功能,造成一些身心症狀。但是因為精神疾病的汙名化,造成大家的誤解、拒絕,缺乏病識感,甚至各處到其他科求診,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勞民傷財卻沒有真正的幫忙。

正確而精準的診斷很重要,因為這牽涉到整個的藥物及心理治療,還有良好的醫病溝通。而不是認為是病人自己心理有問題,打打模糊戰,鎮定劑、安眠藥隨便用一用,用個「身心症」「自律神經失調」輕輕帶過就了事。專業的認知行為治療,讓病人學會管理生活習慣、察覺與處理自己的壓力跟情緒也非常重要

延伸閱讀

這款安眠藥吃多了會夢遊又失憶!精神科醫師:憂鬱患者成癮非常危險
這款安眠藥吃多了會夢遊又失憶!精神科醫師:憂鬱患者成癮非常危險

2017-09-29

為何Seafood信徒這麼多?精神科醫師:高知識份子易有集體迷思
為何Seafood信徒這麼多?精神科醫師:高知識份子易有集體迷思

2017-09-25

壓力大,竟然是食物惹的禍?
壓力大,竟然是食物惹的禍?

2017-08-18

確實做好平日保健  降低心血管發病率 壓力  三高患者的「關鍵一槍」
確實做好平日保健 降低心血管發病率 壓力 三高患者的「關鍵一槍」

2016-04-07

寶成前大將林炳煌  轉戰361度的登台大計 把中國運動鞋推向奧運的台灣人
寶成前大將林炳煌 轉戰361度的登台大計 把中國運動鞋推向奧運的台灣人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