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醫免疫學理論來看,過敏是因「微循環」遭受破壞,症狀為手腳冰冷、不易出汗,以致身體產生黏液及宿便等兩大毒素。
台灣國際健康新知推廣協會理事長黃鼎殷醫師表示,所謂過敏,主要是人體接觸到花粉、塵蟎、魚蝦、冷熱等過敏原,引發過敏反應,可分為物理性和化學性,不同器官則有不同症狀,例如氣喘、眼睛乾癢、打噴嚏、皮膚搔癢、腹瀉等腸胃問題。有些人過敏體質係因遺傳而來,有些人則是後天的飲食及壓力,無論來源為何,每逢季節變換時,身體過敏反應越加強烈,都令患者苦不堪言。
從西醫免疫學理論來看過敏,基本論點為「微循環」遭受破壞,症狀為手腳冰冷、不易出汗,以致身體產生黏液及宿便等兩大毒素。黏液來自精製白米、白麵,以及蛋肉類中蛋白質,其中以鼻涕最為常見。
《不生病的真相》一書的作者邱小益認為,黏液存在身體各個器官中的空腔,如眼睛、鼻腔、喉嚨、肺部等,必須予以疏通,排出體外。此時,過敏原就像是誘發原,啟動過敏的警鈴。過敏症狀發生,就像是馬桶壞了,塞住了,必須想辦法疏通,如果只用臉盆來裝糞水穢物,則整間屋子都會烏煙瘴氣。如果黏液長期阻塞在各器官空腔中,就會造成器官不正常運作。
因此,就「微循環」理論觀點來說,感冒時不建議服用止流鼻水的藥物,因為鼻涕鼻水屬於身體黏液,應該自然排出體外,而不是予以壓制,反而困在體內。至於毒素方面,身體對於營養素的概念為吸收,一旦補充太多造成負擔,就會出問題,形成毒素。例如,鋅是重要元素,但如果吸收太多,就會中毒。鳳梨酵素也是如此,許多甜點中都有鳳梨酵素,一旦攝取太多,就會誘發過敏反應。
黃鼎殷醫師根據20多年來的臨床經驗指出,必須打通「微循環」,經常出汗,才能有效排出宿便、黏液,至於如何打通「微循環」?醫師研發出特殊蒸浴療法,將內含艾草等中藥材的藥包,放進蒸汽大桶,患者坐入桶子,整個人蒸到大汗淋漓,年輕人約10至15分鐘,老年人則以低溫為主,時間不宜過長。藉此,排出體內重金屬、黏液,就不容易過敏。
如何補充益生菌已成為一門顯學。益生菌是過客,每個人腸胃中益生菌菌種不同,且種類繁多,黃鼎殷醫師建議,不用找出自身缺乏哪一些菌種,而是全部補充。不過,由於胃酸屬於強酸,益生菌容易容易死亡,因此,益生菌的包覆技術就顯得相當重要,能將益生菌直接送達小腸才是關鍵。
此外,體質易過敏民眾可多吃菜梗、莖類等天然粗纖維,這類食材就像是掃把,如同體內清道夫,將黏液排出體外,三餐不吃澱粉類主食,少吃肉、蛋、奶類,多吃蔬果;烹調以植物油為主,並提供腸道內益生菌的養分,藉此提高身體新陳代謝率,促進微循環。同時戒斷甜食、碳水化合物,平常可喝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具有利尿效果,如此,兩周內就能讓過敏症狀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