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時代,你說的話,不再是自己爽而已,散播的速度,足以像病毒般快速,而有些病毒是致命的,你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的抵抗力,在你確切知道一個人的動機之前,你怎能那麼輕易的說出口。
我想說的,並非是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立場,畢竟同一個事件,從不同的角度看,往往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向。
只是單純覺得,不知是否是社群網路的普及,使得現代的人漸漸有了發聲的管道,以前,你想說的話,或許只有找朋友見面、講電話,才會有人聽,但是現在社群媒體的盛行,討論區、電子平台的留言,即使你是素人,也有機會讓一般大眾看到你的發言。
有的人在這樣的舞台上因為被看到、被聽到而得到滿足,所以對具體事件發言時毫不留情面,不在乎說話是否有根據,即使有根據,也不願花心力去深究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背後的動機。
「我想也知道....」那也只是你的猜想而已。
你不知道當事人的成長背景,你不知道當事人處理事情時內心深處的考量是什麼,你不知道究竟任何一方在整個局裡盤算的是什麼,一切都是猜想。
你說,言論自由,難道我不能發表自己的看法嗎?當然可以,但我們為了什麼而發聲,是為了讓這個世界因為某些價值觀被看見而更美好(眾所周知最近意外離世的齊柏林大導演),還是讓越來越多人明白在面對決定時先明哲保身最重要。
社群時代,你說的話,不再是自己爽而已,散播的速度,足以像病毒般快速,而有些病毒是致命的,你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的抵抗力,在你確切知道一個人的動機之前,你怎能那麼輕易的說出口。
你說世界輪轉的那麼快,世人是健忘的,不要太在乎,但是世人忘記,當事人不見得忘得掉,這留下的後遺症,往往是他們不再那麼勇敢、不再那麼坦率、,唯一刻在自己手掌心的是,下次要記得先保護好自己。
總之,每一句放在網路上的話(除非你是設定個人才看得到),都要當心,你是讓這世界的美好加了一分,還是減了一分。
如果遭遇網路霸凌時,你可以嘗試做的幾件事:
一、暫時關閉個人社群平台,避免激進人士有心瘋狂洗版。
二、暫時不看媒體、平台評論,以免造成情緒過度波動,無法冷靜善後。
三、請信任的朋友(名人的話就是找經紀人),幫忙關注輿論動態,但不要隨時回報,對於沒有根據或刻意詆毀名譽的言論,先截圖留下證據,或是找公證人做體驗公證。
四、暫時休假幾天離開目前的環境,跳脫思考的困境。
五、發表任何公開聲明之前,先請知情又善於處理紛爭的親友先幫忙審閱過,以免有過於情緒化卻不利於己的發言。
六、確認自己隨時可以求援,隨時找得到人陪伴,以免因為一時情緒低落,發生憾事。
七、考慮尋求專業心理諮商,疏緩壓力。
八、社群媒體都有封鎖、刪除留言、隱藏留言的功能,對於惡意的攻擊可斟酌使用,不必拘泥於清者自清。
九、回覆質疑時,無須長篇大論,保留想像空間還是好過細節被挑出來窮追猛打好一點,畢竟大眾的對於議題的耐心有限,不需讓自己留下被炒作的題材。
十、是否提告找專業人士(律師、資深媒體人...)討論,綜合評估是讓事情儘快落幕好,還是隆重正視聽好,其實每個事件、每個人的個性,答案都不同。
你不知道當事人的成長背景,你不知道當事人處理事情時內心深處的考量是什麼,你不知道究竟任何一方在整個局裡盤算的是什麼,一切都是猜想。
你說,言論自由,難道我不能發表自己的看法嗎?當然可以,但我們為了什麼而發聲,是為了讓這個世界因為某些價值觀被看見而更美好(眾所周知最近意外離世的齊柏林大導演),還是讓越來越多人明白在面對決定時先明哲保身最重要。
社群時代,你說的話,不再是自己爽而已,散播的速度,足以像病毒般快速,而有些病毒是致命的,你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的抵抗力,在你確切知道一個人的動機之前,你怎能那麼輕易的說出口。
你說世界輪轉的那麼快,世人是健忘的,不要太在乎,但是世人忘記,當事人不見得忘得掉,這留下的後遺症,往往是他們不再那麼勇敢、不再那麼坦率、,唯一刻在自己手掌心的是,下次要記得先保護好自己。
總之,每一句放在網路上的話(除非你是設定個人才看得到),都要當心,你是讓這世界的美好加了一分,還是減了一分。
如果遭遇網路霸凌時,你可以嘗試做的幾件事:
一、暫時關閉個人社群平台,避免激進人士有心瘋狂洗版。
二、暫時不看媒體、平台評論,以免造成情緒過度波動,無法冷靜善後。
三、請信任的朋友(名人的話就是找經紀人),幫忙關注輿論動態,但不要隨時回報,對於沒有根據或刻意詆毀名譽的言論,先截圖留下證據,或是找公證人做體驗公證。
四、暫時休假幾天離開目前的環境,跳脫思考的困境。
五、發表任何公開聲明之前,先請知情又善於處理紛爭的親友先幫忙審閱過,以免有過於情緒化卻不利於己的發言。
六、確認自己隨時可以求援,隨時找得到人陪伴,以免因為一時情緒低落,發生憾事。
七、考慮尋求專業心理諮商,疏緩壓力。
八、社群媒體都有封鎖、刪除留言、隱藏留言的功能,對於惡意的攻擊可斟酌使用,不必拘泥於清者自清。
九、回覆質疑時,無須長篇大論,保留想像空間還是好過細節被挑出來窮追猛打好一點,畢竟大眾的對於議題的耐心有限,不需讓自己留下被炒作的題材。
十、是否提告找專業人士(律師、資深媒體人...)討論,綜合評估是讓事情儘快落幕好,還是隆重正視聽好,其實每個事件、每個人的個性,答案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