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頭,主流社會的抗菌熱潮正值高峰。一般雜貨店的商品,從地板清潔劑一路到牙膏和二號鉛筆,幾乎都添加了抗菌成分。儘管有科學家開始示警,過度開立抗生素會使某些疾病菌株具備抗性,而且消毒太過的環境對免疫系統有害。幾年下來,我見識過好多這類抗菌藥劑及其他據稱「有利公共衛生」的化學物質所附帶的危害。如果問題的核心多少在於「一塵不染」,那我敢肯定,解決的方法必定是反其道而行,讓人觸及塵土,把身體弄髒。
文/喬許.雅克斯 Josh Axe
那年我二十四歲,一面在醫學院受訓要當個醫生,一面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外擔任臨床營養師。我的母親薇諾娜從家裡打電話來,口氣相當苦惱。
「媽,怎麼了?」我問。
「我癌症復發了。」她邊說邊哭。
我聽了整顆心一沉,思緒隨即回到大七的時候。那時,母親得知自己罹患乳癌第四期,癌細胞已擴散到淋巴結。
這消息不只讓我這做兒子的心情大痛,也讓所有認識她的人都大感震驚。
她當時才四十一歲,在我就讀的學校裡擔任體育老師兼游泳教練。大家都認為,身體健康就該像她這樣。
確診沒多久,母親動手術將左乳整個切除,開始四週期化學治療的頭一個週期。
接下來那些天,人虛弱得沒法下床。看她化療後病成那樣,我十分難過。
我還記得,有天走進母親房裡,看見一地棕黃色落髮。兩個星期,她看上去像老了二十歲。
幸好,幾個月後醫師宣告母親癌症已痊癒。但她的身體仍每下愈況。就算已經自化療時的虛弱狀況恢復,也重新回到崗位,還是覺得不舒服。
她每天下午三點半回家,睡到晚餐時間才起床。
一起吃飯時,她勉力保持清醒,但吃完很快又上床睡覺。醫師聽她抱怨無法應付妻職、母職與教職,就開了抗憂鬱的藥給她。
我在整個青少年時期所認識的母親,就是這麼憂愁鬱悶、精疲力盡,日子過得提心吊膽,就怕癌症會二度找上門來。
這會兒,十年過去,還真的來了。
母親焦躁的說話聲讓我回到當下現實。「腫瘤科醫師說,在我的肺發現二.五公分的瘤。他希望馬上開刀、照放射線和化療。」
我盡量說些話來鼓勵她:「媽,別擔心。身體有自行復原的能力」,我說:「我們只需要不讓癌細胞繼續壯大,然後著手對付病根就行了。」
我有信心,母親能回復健康。然而,要達到目的,就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隔天,我搭飛機回家,協助母親擬定一套保健做法。我要她告訴我,確診前那段時日感受到的任何症狀。
嘆了口氣。「這個,那時候我還是搞不定憂鬱症,」她說:「就算晚上睡得很好,每天早上起來仍然很累。」按其自述,母親患有多種食物敏感症。她還透露,醫師診斷出甲狀腺機能減退。
各方面的症狀,每項都很讓我不安。可最教我震驚的是最後一項。我問了她的腸道消化如何,她說這十年來平均每週只排便一到兩次。
我聽得人都快呆掉了。「哎呀,媽,這事你之前怎沒跟醫生說?」
「我以為這很正常啊。」她整個臉都垮了。
我握住母親的手,要她別灰心。「媽,現在知道了這事,其實很有好處。我們絕對可以想些法子來改善妳的消化。光是這點,就會讓妳舒服很多。」
我心裡想:但願也有助於克制癌症病魔。
我向母親說明了腸漏症(leaky gut syndrome)的定義及危害。病患會因腸壁分解而使微生物和食物粒子滲出消化道,引起免疫發炎反應。
我跟她說,應該就是腸漏症導致了便秘及其他健康問題,必須立刻設法應對。「媽,我們可以的」我說:「跟我來。」我起身要母親跟我進到廚房。
我拿了個黑色垃圾袋,並打開廚房櫥櫃。「我們重頭開始,」我大聲宣布:「從現在起,盒裝食品妳都別吃。」
首先,我們一起把找得到的加工食品全扔進垃圾袋。
◎蜂蜜堅果麥片、蜂蜜燕麥片一類的盒裝穀片(母親還以為吃這些有益健康)。
◎塑膠瓶裝的多汁果汁。這款產品標榜以「90%水果原汁」所製,其實是在濃縮蘋果汁裡加入一點也不天然的「天然」調味劑。
◎原料含基改玉米與味精的洋芋片和薄脆餅乾。
◎原料含高果糖玉米糖漿、人工色素及大豆蛋白質的麥片條。
◎含人工增稠劑、乳化劑、氫化油的沙拉醬。
◎一袋袋經高度精煉的白糖和白麵粉。
接著,母子倆轉戰冰箱,扔掉了一堆調味品、醬料、人造黃油、奶精、美乃滋,以及常見的乳製品,
如脫脂牛奶和加工過的片裝美國起司。總計扔了三大袋加工食品。
再過來,我們開車到一家在地健康食品店。我陪母親把各走道逛了一遍,也把該吃的食物種類談了一遍,讓她知道吃什麼才能幫助身體對抗癌細胞。
我們選購了有機蔬菜與莓果、野外捕撈的鮭魚、放牧的雞,和「純淨」的各式廚房必備品;這一趟採買的有機食物,所含原料與所經處理都盡可能地少。
採購完畢,我們開車到另一家健康食品店挑選營養補充品,例如:薑黃、能增強免疫力的蕈類、維他命D3、乳香精油。
那年頭,主流社會的抗菌熱潮正值高峰。一般雜貨店的商品,從地板清潔劑一路到牙膏和二號鉛筆,幾乎都添加了抗菌成分。
儘管有科學家開始示警,過度開立抗生素會使某些疾病菌株具備抗性,而且消毒太過的環境對免疫系統有害。
不過,我在施行自然療法的過程中,每天都能發現前述議題的佐證。幾年下來,我見識過好多這類抗菌藥劑及其他據稱「有利公共衛生」的化學物質所附帶的危害。
如果問題的核心多少在於「一塵不染」,那我敢肯定,解決的方法必定是反其道而行,讓人觸及塵土,把身體弄髒。
泥土所蘊含的那些人類早已喪失的細菌、病毒和其餘微生物,有如大自然的免疫機制。
人必須有意識地與泥土「微量接觸」(microexposures),藉以強化並補足在四周環境的抗菌產品侵襲下,所減損的體內益菌,
同時徹底﹁再教育﹂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重新習得如何自我防禦,但不至於過猶不及。
泥土這兒沾一點、那兒沾一點,沒什麼好害怕的。人反而該更有自覺,依循大自然的節奏過活,張開雙手接納周圍那股療癒之力。
於是,為了推動母親的治病大計,我直接訴諸塵土。
經歷幾年醫學研究,我漸漸對益生菌(probiotics)格外感興趣,並進一步關注哪些營養補充品與食物富含有助於身體強健的微生物、
細菌、真菌、酵母菌,能讓腸道的微生物相(microbiota)趨向健全的整體均衡。就我所知,土壤微生物這一路研究極為新穎有趣。
泥土中有許多重要微生物常為人體所欠缺,而這正是為什麼我馬上讓母親吃一些內含土基微生物(soil-based organism,SBO)的益生菌補充品。
學者相信,這些微生物能增進養分攝取、免除酵母菌過度增生,改善腸道機能。
接下來,我絞盡腦汁,要想出別的方法把母親「弄髒」。由於從小就喜歡騎馬,她回到馬廄,在定期騎乘中吸納塵土,然後將馬匹梳洗一番。
我們還去農人市集(farmers market)採購在地種植的有機農產品。購得的菜蔬生氣勃勃,富含抗氧化物,根部還結有土塊。種種產品從農場運到這裡,車程不到十英里。
回到母親的廚房,我教她製作綠色蔬果飲品。菠菜、芹菜、小黃瓜、香菜、萊姆、青蘋果、甜菊,全派得上用場。
她的日常飲食包括高品質的營養補充品,萃取自具有療效的花花草草,能保健強身。她還會喝好幾杯由雞、牛、羊或魚的骨頭及內臟熬成的湯。
以前,人們將這類部位當成髒東西扔棄,如今才曉得富含膠原蛋白、麩醯胺酸等養分,能幫助腸道內壁「癒合」。
每天,母親都會在屋外花園待上一陣子,也許挖挖花床,也許只靜靜站立,感謝上蒼恩賜。
我不得不佩服母親在進食及生活方式上能嚴密遵守我的建議。此外,她還接受淋巴按摩、整脊治療等自然療法。
後續幾個月,健康有不少正面改變:便秘解決了,每日會排便一次;體力大幅提升;甲狀腺的毛病消失無蹤;人瘦了二十二磅(約十公斤),也不再憂鬱。據她說,從不曾像現在這麼快樂。
四個月後,母親回診做電腦斷層掃描,掃描結果讓醫師大感不解。不只血液運作正常,腫瘤指標也急劇下降。
「情況非比尋常。」聽得出來,腫瘤科醫師十分吃驚。「我們當醫生的,不常看到腫瘤縮小。」母親體內最大的腫瘤縮小了五二%。
腫瘤科醫師鼓勵母親再接再厲:「不管妳使了什麼法子,總之很有效。」整個醫療團隊決定暫緩手術。知道不必挨刀,母親大大鬆了口氣。
這會兒,我得把話說清楚:癌症是人所面對的健康大劫。我從來不主張前述做法「治癒」母親的癌症。
能有此種結果,出於許多因素的作用,而母親也勤勤勉勉地遵從醫師的引領與指示。不過,醫師指示不及之處,由飲食及生活方式的轉變補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