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相揪泡湯的季節,泡溫泉不但紓壓,還能養顏美容,但泡太熱或太久都不宜,專家建議,應採取泡一下、休息一下的間歇性泡法,才是最佳身心保養方式。
溫泉理療最早可追溯到羅馬時代,傷兵都安置在溫泉區,溫泉醫療在歐洲廣為人民所接受。明治維新時,德國醫師將溫泉理療帶到日本,進而發展出今天的日本溫泉醫院及溫泉專科醫師的認證制度,與現代醫學結合。
研究溫泉十五年的嘉南藥理大學觀光事業管理系暨溫泉產業研究所副教授林指宏指出,歐洲和日本也把溫泉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風溼性關節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研究也證實,溫泉對血液循環、呼吸、皮膚、肌肉關節和免疫功能都有功效。
可減緩肌肉緊張 改善肌膚
「溫泉,是很好的身心保養方式。」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楊立光解釋,醫界與學界皆認為,身心症是生理與心理互相影響,泡溫泉可以增加血液循環,放鬆神經和肌肉系統,增加副交感神經的活性,帶動心理情緒放鬆,達到紓壓效果。
除了全身浸泡溫泉能紓壓,楊立光及其團隊日前發表的研究顯示,「足浴也有效」。團隊把因憂鬱症住院的患者分成兩組,第一組在第一周即加入每天三十分鐘足浴(俗稱泡腳),第二周停止;第二組則是第一周未加入足浴,在第二周才加入。觀察兩周後發現,第一組憂鬱及焦慮的分數下降速度較第二組快,證實足浴可以協助讓治療效果更快出現。
有趣的是,溫泉除了紓壓和緩解痠痛,不同泉質還有不同的功效。林指宏表示,台灣溫泉泉質相當多樣,如北投、陽明山的硫磺泉可以幫忙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感染性皮膚炎、風溼關節炎等;台南關子嶺一帶的溫泉則因長期沖刷帶有青灰泥,能夠潔淨肌膚、去角質,改善風溼關節疼痛。
台灣還有世界泉質最好的美人湯,北從新北烏來溫泉、南到屏東牡丹旭海溫泉,皆為碳酸氫鹽泉。林指宏說,台灣的碳酸氫鹽泉泉質純淨未混雜岩漿成分,品質比日本還好;而泉水中含有偏硅酸(有益人體的微量成分),能在皮膚上形成薄膜,具抗氧化、保溼和活化肌膚功能,有助養顏美容。
至於東部花東縱谷,從花蓮紅葉、安通到台東知本、金輪的溫泉,林指宏說,這些屬於混合泉(混合硫酸鹽、碳酸氫鹽、硫磺、氯化物),可緩解骨骼肌肉痠痛,同樣亦可養顏美容。
水溫超過40度 不利代謝
醫師也提醒,不是每個人都能泡溫泉。撰寫台灣第一本溫泉專書的三總北投分院家醫科主任陳家勉說,發燒、癌症、手術完傷口未癒、嚴重心血管病史、懷孕三個月孕婦及痛風等民眾,都不建議泡湯;而體質較虛弱的人,在泡湯時易有頭暈、心悸等反應,也不適合。
坊間浴場設有冷熱池,一般人也認為交互浸泡更有益健康。但陳家勉說,日本研究顯示,在雪地裡泡溫泉,會增加心臟負擔,造成血壓急速變化,因此不建議冷熱交替泡,避免「血管爆掉」。溫泉浴前,陳家勉建議,下水前後一定要補充足夠水分,老人家最好別單獨泡澡,更衣室避免太冷,泉溫也不宜過高,浸泡次數,每天不超過兩次。
林指宏說,研究顯示,若浸泡攝氏四十度溫泉逾十分鐘,體溫會上升超過攝氏三十八度,此時體內酵素功能會降低,反而不利於新陳代謝作用,因此建議泡溫泉一定採用間歇性泡法,泡一下、休息一下,每次浸泡時間不可超過十分鐘,泉溫不宜超過攝氏四十度。
楊立光說,一周泡湯約三次,有益身心,但也提醒民眾,憂鬱及身心症通常是多因性的,溫泉療癒僅有輔助功能,還是要適時就醫尋求協助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天冷了,別忘來趟溫泉之旅,休息一下再出發!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