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短期可控制症狀 無效應盡速就醫 別把胃藥當補藥 吃多小心胃潰瘍

短期可控制症狀  無效應盡速就醫 別把胃藥當補藥  吃多小心胃潰瘍

林思宇

健康

shutterstock

1027期

2016-08-25 14:28

很多人胃不舒服,就買各種胃藥來吃,專家提醒,最輕微的胃藥是制酸劑,只有短時間有效,患者容易越吃越多而不自覺。若吃了一陣子沒效,就醫才是王道。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服用各式胃藥的情況非常普遍,有人到日本必買胃散不可,不痛也吃,痛了更吃,這樣對嗎?


專家也不敢說「絕對錯」。新光醫院藥劑部臨床組長劉人瑋說,日本胃散大多含有漢方成分,網路上的分享,也鮮少提供詳細的成分,僅僅是個人使用心得,理應在專業人員諮詢下使用;但在國外,因為語言不通,很難得到正確的資訊,建議出國購買成藥,仍然應該停看聽。


至於坊間藥局可以買到的胃藥,劉人瑋認為,這些都是制酸劑,僅在短時間有效;如果效用不佳,就要立刻尋求腸胃科醫師的協助,進一步檢查胃酸過多的原因,到底是生活形態、酒精、壓力,還是幽門螺旋桿菌等,才能對症下藥。

 

胃藥

坊間藥局賣的胃藥,僅有短期效用,若情況嚴重,仍應就醫。(圖/達志) 

 

恐抑制胃酸殺菌功能


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曾屏輝也說,如健胃仙等胃藥屬於制酸劑,其成分含有重金屬,利用重金屬的鹼性來中和胃酸,短期吃可控制症狀,但絕對不可長期服用,因為其中的金屬離子,可能累積體內造成傷害。


到底短期有多短,長期有多長?他強調,因人體質和胃痛的程度而異,但他呼籲民眾,「別把吃胃藥當吃補」。


曾屏輝在幫一名三十多歲的男性做健檢時,發現食道發炎,且有嚴重的胃潰瘍,對於患者遲未就醫感到奇怪。一問之下,病患說自己有吃胃散的習慣,而且「胃散是一大罐、一大罐」買的,因此早已嚴重潰瘍而不自知。


除了可能拖延就醫時間,有些民眾把胃藥當維他命來保養胃,更可能造成反效果。曾屏輝說,胃酸分泌有其目的,是用來幫忙殺菌,為何「不乾不淨,吃了沒問題?」就是因為體內先有胃酸殺菌;但如果把胃長期控制在沒有胃酸的環境下,細菌會跑到腸子,導致長期慢性發炎、腹瀉。


以上,是屬於藥效較輕胃藥所造成的負面效果,如果長期使用藥效較強的胃藥,如組織胺第二型受體阻斷劑,則可能會造成腸胃道細菌增加,或是影響鈣、鐵、維生素B12等營養素和其他藥品的吸收。


如果是更強的胃藥,如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可就不妙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二○一二年就警告,長期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可能導致「困難梭狀桿菌」引起的腹瀉;並提醒治療過程中,病人如果有嚴重腹瀉,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可能提高骨質疏鬆風險


台灣的本土研究也警告,這類藥物可能有引起骨質疏鬆症的風險。高雄醫學大學利用健保資料庫,統計分析發現,消化性潰瘍患者長期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是沒有消化性潰瘍者的一.八五倍。


劉人瑋表示,不是每一種胃藥都會降低骨密度,甚至增加骨折風險,研究中提到的是最強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他進一步解釋,這項研究為「觀察性研究」,有一定的限制,嚴格來說沒有辦法斷定因果關係;也就是說,不能肯定骨折風險增加,就是吃藥造成的。


曾屏輝也認為,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療程約四個月,很少有人可以吃一年以上,不大可能有骨折的疑慮;反而要考慮造成骨折的其他因素,如是否服用如類固醇的藥品、停經婦女,或是喝酒等其他因素。


以往台灣醫師開藥,總會配胃藥,但後來健保不給付,現在民眾看病時,常會被問到說,是否要自費胃藥?曾屏輝說,會造成胃潰瘍的幾乎都是比較強的止痛藥;頭痛、經痛吃的輕微止痛藥,只會減少胃黏膜分泌,不至於有太大影響。他建議,有胃潰瘍病史,又要吃較強的止痛藥時,可以自費胃藥一起服用。


總歸一句,胃藥不是維他命,吃了沒效,就一定得求醫。

 

胃藥

延伸閱讀
日本腸胃藥「正露丸」爆檢測造假30年 製藥商被勒令停產!食藥署:去年已禁止輸入
日本腸胃藥「正露丸」爆檢測造假30年 製藥商被勒令停產!食藥署:去年已禁止輸入

2024-04-27

胃食道逆流吃胃藥卻沒效?醫師:恐有功能性問題,2檢查揪出根本原因
胃食道逆流吃胃藥卻沒效?醫師:恐有功能性問題,2檢查揪出根本原因

2020-02-26

胃藥疑致癌物調查結果出爐 吉胃福適等23項需回收
胃藥疑致癌物調查結果出爐 吉胃福適等23項需回收

2019-10-19

致癌胃藥風波擴大 含「雷尼替定」胃藥全面預防下架
致癌胃藥風波擴大 含「雷尼替定」胃藥全面預防下架

2019-09-21

胃藥與痴呆的相關性
胃藥與痴呆的相關性

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