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有過動症。」這話令許多家長暴怒,覺得孩子被誤解、被學校和醫院互踢皮球。其實不一定會這樣,關鍵在於…
這天老師又打電話給媽媽,說小圓前天在學校打傷兩個男生。護女心切的媽媽急著向老師辯解,會不會是女兒被男生欺負、女兒這麼瘦小怎麼可能打傷男生…老師聽了無奈地說,如果不相信,也不願看醫生,那只能請媽媽到校陪她上課了。到校觀察了幾天,媽媽終於帶小圓到洋蔥醫師的診所做評估。
面對疑似過動的孩子,除了進行會談、給家長填評估量表,為了幫助家長更有力量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洋蔥醫師都會額外做了2件事:給孩子做「持續表現測驗(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CPT)、多給一張名片和一張評估量表。
CPT是給孩子做的電腦測驗,針對短期和長期注意力缺失、衝動行為,是信、校度良好的科學診斷工具,國際間廣為採用。蚊子講師表示,少子化加上網路資訊發達,對許多家長而言,光是聊症狀、填量表不夠有說服力,加上CPT他們才信服。蚊子講師強調,醫者的出發點是「將心比心」,慎選令人信服的科學工具,也把家長對於病因、治療方法、副作用的各種疑惑都說明清楚,便能建立醫病關係的信任基礎、增加配合度。
至於多給的名片和評估量表,都是給學校老師的。洋蔥醫師表示,多年觀察發現,因疑似過動求診的個案通常親師關係都已經不佳,很需要醫療專業這一方,擔任態度柔軟的協調者。評估量表可以幫助醫師了解老師對孩子的觀察,而名片則讓老師在有問題、需要協助的時候,可以同步發email給醫師和家長,促進三方通暢對話、同步更新資訊。
洋蔥醫師說,過動症是很常見的腦疾病,台灣兒童盛行率大約是3-5%,實際就診的卻只有0.3%。這些孩子在學業上挫折感很深,個性衝動影響人際關係,容易被貼上「壞學生」的標籤,使自尊心受傷,進而影響到人格發展,提高成年後酒精或藥物濫用的風險。
洋蔥醫師強調,過動症從診斷到治療都有科學實證支持的標準流程,按照正確的時間服藥,能夠有很好的效果,也極少出現食慾不振或影響睡眠的副作用,社會大眾捐棄成見、正視科學和知識才能幫助過動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