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資深藝人余天、李亞萍的女兒余苑綺(已改名為余泳澐)罹患直腸癌3期,今(8/18)日傳出病情不佳,余天接獲醫院通知後,趕緊前往台北榮總醫院探望女兒。
面對媒體訪問,余天眼神哀戚凝重、一度難以言語,表示女兒現在意識不清,一度痛苦的用手向他比劃讓她走,讓余天情緒崩潰痛哭「我怎麼捨得!我怎麼可能讓她走,我說不可以!怎麼可以這麼殘忍。」
而其實不只大腸癌,國人也須留意「腸中風」所隱藏的危險,因為腸中風的致命危險程度相當高,治療起來也比大腸癌更棘手。
或許大家都對「中風」兩個字不陌生,腦中風、心中風(心肌梗塞),都是每逢冬季就經常聽到的「要命中風」,但是醫師提出警告,未來台灣腸中風的發生率恐越來越高。大腸癌治療權威王輝明就曾指出,大腸癌相對容易治療,但罹患腸中風的話,可說是「代誌大條了」、「很難救…」,若出現肚子痛和血便2症狀請盡速就醫!
(原文刊載於2016/06/02 更新時間為2022/8/18)
你可能聽都沒聽過,只看過新聞報導歌手余天的父親因為「腸中風」往生,這種怪病早期只有拉肚子等症狀,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期,導致患者一發病就送命。
余天的父親因腸中風住進加護病房,十天後不幸往生,令余天心痛不已;也引起外界好奇,「腸中風」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怪病?
對一般人來說,「中風」兩個字並不陌生,腦中風、心中風(心肌梗塞),都是每到冬季就經常聽到的「要命中風」,但是,聽過腸中風的人就不多了,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約翰說,每次跟患者家屬解釋,病患得到的疾病叫做「腸中風」的時候,家屬總是一臉狐疑。
發生率越來越高 老年人成高危險群
相對於腦中風和心中風,腸中風現階段的發生率雖然不高,但致命的危險程度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治療起來也十分棘手。事實上,生性樂觀的大腸癌治療權威王輝明,談到大腸癌治療通常都充滿正面的語氣,但被問到腸中風時,記者話還沒講完,他就直說「代誌大條」、「很難救」。
專業醫師眼中,為何腸中風竟比大腸癌還難搞?
腸中風正確名稱叫作「缺血性腸壞死」,簡單來說,是腸子得不到氧氣和營養而壞死,黃約翰解釋,腸中風是全身性血管病變,在腸子展現出來,非常可怕。
腸中風初期症狀是肚子痛和血便,但隨著疾病的惡化,病患可能會出現腹膜炎、意識不清和敗血症等症狀,此時缺血的腸子幾乎已經壞死,很難救得回來。
人口進入老年化社會的台灣,腸中風發生率將提高。(圖/達志)
腹瀉、血便要當心 主動提醒醫師做檢查
腸中風成因可分成以下幾種情況:首先是動脈栓塞或血栓,這是指血塊或是血管內異物這些「栓子」,跑到上腸繫膜動脈(主要是供應血液給小腸)內,由於它的管徑較小很容易就卡住,又或者,血栓堵住上腸繫膜動脈的源頭,這種情況發生時,往往會使得「一整片」腸子壞死,致死率高達七成以上。
至於缺血性腸炎所造成的腸中風,常發生在接受心臟和腹部大手術後的重症病人,恐因為手術導致大失血,血液供應不足導致腸子無法得到養分而壞死,此類病患,死亡率更是接近百分百。
相對輕微的,是因為靜脈血栓造成腸中風,這是腸子較不重要的部分塞住,此類病人算是腸中風患者中的幸運兒,但即使是幸運兒,王輝明也只願意用「這還有救」來形容。
致死率高的原因,王輝明解釋,主要是「不容易早期發現」,由於患者症狀都是肚子痛和血便,醫師第一時間不會想到是腸中風,除非能在早期就利用腹部電腦斷層和腸繫膜動脈攝影來協助診斷,否則不易發現,而當病情惡化時,腸子壞死情況已不是「切一小段」就能解決。
至於治療,總體而言,黃約翰說,如果不是塞在主幹,由於腸子「很會忍」,可以承受失血時間較久,所以較有機會「救回一條命」,如果壞死地方不大,就切除約二十公分的腸子(一般人小腸約五百到六百公分),手術後生活一切如常;但若壞死面積廣泛,得切除二百至三百公分腸子,剩下健康小腸長度少於長度少於一百公分,就會造成「短腸症」,由於剩下腸子太短,無法維持正常功能,患者未來只能靠靜脈注射營養劑生活。
王輝明建議,年長者、高血壓或糖尿病人,如果出現拉肚子和血便時,記得在就醫時不妨提醒醫師是否該做進一步檢查,以免屆時發現而來不及搶救。
人口進入老年化社會的台灣,腸中風發生率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