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腫瘤標記檢測指數高 不代表罹癌

腫瘤標記檢測指數高  不代表罹癌

2018-08-03 14:21

醫師表示,這種檢驗方式有其盲點。且當腫瘤還小時,數值也不會高,不易達到早期發現的目的。

「我的健檢報告CEA指數是六,是不是得了大腸癌?」「我的CA72-4是八,是不是得到胃癌?」

 

不少民眾接到健康檢查報告後,人生就變成黑白的,因為腫瘤標記是紅色,高於正常值。診間常有這種被醫師稱為「偽陽性」的民眾,非常焦慮。

 

台大醫院腸胃肝膽科名醫邱瀚模總是不疾不徐地解釋,「我當醫師那麼多年,到現在都還沒看過CA72-4高一點點的人,做完胃鏡後有半個是胃癌」,他也沒看過「CEA高一點點的做完大腸鏡後是大腸癌」,總是說了這樣的話,民眾才如釋重負。

 

對於腫瘤標記,邱瀚模話說得直接,「放火容易滅火難,」他強調,沒有一個腫瘤標記是經過嚴謹的科學證實,連所謂的「正常值」設定都還有待討論,即使是大家健檢最常見的五種癌症標記項目,也是如此。

 

抽菸、肺炎  數值也會高

 

所謂常見的五種癌症標記項目,包括看肝癌的甲種胎兒蛋白(AFP);看大腸癌、胰臟癌、胃癌、肺癌等的癌胚抗原(CEA);看胰臟癌、消化道惡性腫瘤等的癌抗原19-9(CA19-9);看攝護腺癌的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看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肺癌等的癌抗原(CA 125)。

 

一般所謂的「腫瘤標記」,其實指的是「血清腫瘤標記」,這些物質正常細胞比較不會分泌,癌細胞比較容易分泌。但事實上,「高一點點不代表有癌症,正常值也不代表沒有癌症,腫瘤標記其實已被濫用。」癌症名醫、嘉義長庚副院長李冠德語重心長地說。

 

李冠德進一步解釋,如果數值異常的高,當然就代表一定有問題,但是問題在於腫瘤很小的時候,腫瘤標記數值也不會高,亦即這項檢查不容易達到「早期發現」的目的。

 

另外,以CEA為例,肺部感染、支氣管炎、肺炎和抽菸也會高,很多人是發炎,如果是抽菸的人一定會建議先戒菸,有些人戒菸後就降低了。

 

最糟糕的案例,是曾發生過一名老先生CEA數值高一點點,做胃鏡、大腸鏡後都正常,但在肺部找到一個小白點。家屬很緊張,以為不拿掉不行,偏偏切片時不幸發生氣胸,住院後又感染得到敗血症;一連串的併發症,讓原本好好的人瞬間變成嚴重的病人。

 

但事實上,造成肺部小白點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感冒留下的疤痕,也可能是鈣化,定期追蹤即可,家屬卻以腫瘤指標偏高「搭配判讀」,過度放大了其嚴重性。

 

傳統癌症篩檢  無可取代

 

篩檢最重要是減少死亡率,但腫瘤標記沒辦法有這種功能。」邱瀚模以CA19-9為例說,正常值建議在三十七以下,但就算是數值高達六○、七○的民眾,不但往往找不到胰臟癌,即使是追蹤五年、十年後也是如此;另外像CA125數值略高,可能是骨盆腔發炎,民眾不要過度緊張。

 

但相對的,如果腫瘤指標沒有過高,也不能代表「沒有癌症」。


簡單地說,早期癌症的患者不容易透過腫瘤標記早期發現;而腫瘤標記過高的人卻也鮮少真正罹癌,這正是醫界認為腫瘤標記參考意義有限的原因。

 

但若要追蹤癌症病人接受治療後的療效,腫瘤標記有其有意義,因為癌症病人指數高,做完治療後,指數應該要下降。

 

最後,邱瀚模和李冠德都強調,腫瘤標記不能取代正規的癌症篩檢,也就是民眾不能正餐不吃,只吃零食。以大腸癌為例,最好的篩檢工具是糞便潛血檢查和內視鏡檢查,乳癌是乳房X光攝影和乳房超音波,肺癌則是低劑量電腦斷層。

 

知道原理後,拿到「高一點點的癌症標記」,就別再太緊張了!

 

真

腫瘤標記檢測指數高一點點,其實也不用過度緊張。(達志)

 

在校園推動閱讀已20多年的鹿江教育基金會董事張采珍認為,要養成孩子的閱讀素養,得回歸到閱讀最本質的「鐵三角」,「三角形對應到的三個元素,分別是傾聽、思考、表達,要努力的就是從這些元素出發、深化。」

所謂「傾聽」是指,看得懂、聽得到,釐清了字裡行間的想法與概念之後,才能發展、形成觀點;「表達」則首先要有想法或疑問,也要有表達的意願,願意跟別人分享、交流,再進而思索如何遣詞用字、怎麼完整說出觀點。張采珍強調:「傾聽跟表達,都需要有思考,思考可說是最根本的。」

曾志朗指出,要深化這三個基本能力其實並不難,最好的方式就是常常跟孩子共讀、聊書。「從小開始就每天撥時間跟孩子一起讀書,慢慢的,就會養成習慣。而閱讀之後的談話非常重要,要讓孩子願意跟你聊書,有對話、有討論,對話會產生『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孩子可以在表達過程中整理想法。」


國際最新焦點:數位閱讀素養

台灣師範大學教務長、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陳昭珍也說,如果只是單向的閱讀文本,可能只是全盤接受或不接受文本中的觀點,透過對話,才能產生不一樣的觀點,有更豐富的想法。

陳昭珍指出,「自己能夠沉浸於閱讀,被吸引住、跟文本對話,然後跟其他人對話。透過對話,補足自己想法中的空洞,產生批判性思考,」她認為,這是閱讀的最佳境界。

數位閱讀素養則是國際上最新關注的焦點。陳昭珍說明,數位閱讀包含了定義問題、蒐集訊息、瀏覽資訊、處理和組織資訊、表達、統整與解決問題等過程。

過往的閱讀,大多是屬於單一文本、線性的、連續性的閱讀,但網路閱讀不同,是連結型、網絡型的,讀者要能夠知道在網頁上或資料庫中,如何做連結,如何找到想要的東西、抓到重點。這裡面包括線性文本跟非線性文本、連續性跟非連續性的型態,是更多元的。

「而要能整合運用多元的文本,有個大前提,就是要有閱讀文本的能力,」柯華葳強調,孩子小時候、最基本的紙本閱讀,還是要留住,最好在5歲之前就培養。父母要翻開書、跟孩子一起唸書,讓孩子慢慢的熟悉文本、文字,「有一段安靜不波動的時間,去學習閱讀。」

曾志朗也說,經典書籍的閱讀是基礎,而網路資訊,則是幫助我們想法活躍、能夠反思,這是相輔相成的,能讓人們的閱讀更豐富、有更多層次。「不要因為新的網路閱讀偏廢了經典,而是從各種方式增加閱讀的能量,畢竟,應付世界變動的唯一力量,就是閱讀。」



教育現場推閱讀,強調興趣的提升

台灣校園推動閱讀,源起於2000年。當時曾志朗上任教育部長沒多久,就端出了全國性的兒童閱讀政策,挹注大量資源到各個教育現場,積極推動閱讀。

「那是台灣第一次有最高的教育行政長官全面推動閱讀,大家真的都動起來了。在這之前,大多是出版社或有熱情的老師在單點推動而已,」台北市國語實小校長林玫伶回憶。

「原本大家推得興致勃勃,結果卻被打臉了,」林玫伶說,2006年PIRLS(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施測、2007年公布結果,台灣孩子的閱讀興趣竟然敬陪末座。「老師沒有規定要閱讀時,孩子就不讀了,孩子在過程中也許享受閱讀、也許覺得閱讀有趣,但心中總認為這是學校規定的活動,並沒有內化成自己想去做的事情。」

這讓大家都很震撼,也讓閱讀推動的方向有了大轉變。第一,要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老師在這過程中,要降低紙筆的作業,例如減少報告量、減少學習單等等,避免讓孩子『反胃』,」林玫伶說。閱讀的類型,也從過往的繪本為主,開始增加小說、傳記、散文等等,文字量大。這是很重大的改變,也是受到PIRLS的影響。

第二個重點,是促進閱讀理解。如今閱讀理解成為顯學,有許多人在推廣,就是源起於此。第三,則是閱讀評量受到重視,但不是傳統考法,而是兼顧不同理解層次。
林玫伶說,現在孩子的閱讀更蓬勃,多數大人都能尊重孩子多元閱讀的興趣,各式出版品愈來愈多,載具也非常多元,這是正向的轉變。


洪蘭與張曼娟的兒時閱讀記憶

「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以前我們小時候,都沒有書可以讀,」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日前在天下文化「閱讀仲夏夜」中分享,自己兒時對文字很渴望,但當時書很少,「現在說出來大家可能很難相信,那時我連報紙上的『警告逃妻』、『學生證遺失作廢』等告示,都會去讀!」

洪蘭一直到進了大學之後,才開始有較多的課外閱讀,「我爸爸建議我,要多看小說才能了解人生百態,他還跟我說,不要以為成績好就是有智慧,知識可以幫助謀生,但人生還是得有智慧。」洪蘭強調,能從課本裡面學的東西是有限的,主要的學習得靠閱讀。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作家張曼娟也回憶,童年時物質資源頗為匱乏,當時她的伯父家有訂報紙,會專程把副刊蒐集起來,裝訂在一起,每個月寄到張曼娟家。「那時我不認識字,但我記得,母親每次收到報紙時,總很開心,她會很仔細的打開、很認真的讀,有時還會讀給我聽,那是我對閱讀最初的啟蒙,」後來張曼娟的母親也與她共讀唐詩、水滸、三國等等,「如今看來,閱讀是我兒時最溫暖的回憶。」


閱讀三式:螞蟻、蜘蛛、蜜蜂式

這幾年成人新圖書出版量減,幾呈連續性下滑,學齡兒童出版品則增加,幼兒書增加更明顯。

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的資深教師葉惠貞,引用英國哲學家培根提出的螞蟻式、蜘蛛式、蜜蜂式三種學習類型,來說明不同層次的閱讀能力。
⊙「螞蟻式」的學習類型:閱讀的材料多元,但學習時只會將作者所說的內容照單全收,不假思索的記憶下來,不曾主動的思考、組織與內化,是一種「被動式」的學習。
⊙「蜘蛛式」的學習類型:閱讀時訊息經過系統化網絡的過濾,擷取有用的訊息。
⊙「蜜蜂式」的學習類型:擷取有用訊息後,經過消化吸收,變成有價值的訊息。

葉惠貞說,目前台灣校園內閱讀活動辦得熱熱鬧鬧,但多數仍停留在推廣「螞蟻式」學習的層次,「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很難直接從『螞蟻式』躍升為『蜜蜂式』,老師的責任就在於為孩子搭建過渡鷹架,也就是『蜘蛛式』的學習觸發。」她強調,透過系統化的閱讀學習,能幫助孩子進行有價值的閱讀,慢慢的,孩子就能釀出蜂蜜,提出創造性的個人見解或觸發。
延伸閱讀
針對影像可見頑強病灶  所需治療次數較少 癌症新剋星  重粒子擊殺腫瘤更精準
針對影像可見頑強病灶 所需治療次數較少 癌症新剋星 重粒子擊殺腫瘤更精準

2023-03-15

花十年走遍全台為偏鄉孩童打造行動電影院  35歲腦腫瘤兩度被宣判死刑 3D電影導演:是孩子笑容拯救了我!
花十年走遍全台為偏鄉孩童打造行動電影院 35歲腦腫瘤兩度被宣判死刑 3D電影導演:是孩子笑容拯救了我!

2022-03-31

不抽菸熬夜、天天晨跑,50歲公務員竟長2公分肝腫瘤!這種人肝癌風險高150倍
不抽菸熬夜、天天晨跑,50歲公務員竟長2公分肝腫瘤!這種人肝癌風險高150倍

2021-11-30

持續胃痛竟是「胰臟癌」? 發現4個月內過世! 醫:轉移肝臟長出2、30顆腫瘤
持續胃痛竟是「胰臟癌」? 發現4個月內過世! 醫:轉移肝臟長出2、30顆腫瘤

2021-11-09

名醫教戰》沒吸菸、家族病史,45歲也要做人生第一次LDCT!肺癌權威:就算腫瘤慢慢長大,也都來得及處理
名醫教戰》沒吸菸、家族病史,45歲也要做人生第一次LDCT!肺癌權威:就算腫瘤慢慢長大,也都來得及處理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