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爐的報告顯示,一三年大腸癌新增人數破一.五萬人,蟬聯新增癌症人數第一名。專家指出,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非常好,呼籲民眾應定期篩檢。
其中,其中最令人矚目的要屬大腸癌,國內罹患大腸癌人數在一三年新增一萬五一四○人,八度奪下癌症新發生人數第一名。臨床診間也發現,越來越多年輕族群成為大腸癌的受害者。
大腸癌橫行台灣的原因為何?首先自然與飲食環境脫不了關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主任王輝明解釋,環境中的致癌物增加是主要殺手,舉例來說,夜市就是個「汙染環境」,因為超過一五○度油炸含有脂肪食物兩分鐘,就會有致癌物,夜市許多油一炸再炸,早就超過這個標準,尤其紅肉的影響更是嚴重。
嗜吃紅肉、燒烤風險高
世界衛生組織(WHO)肉品致癌風險評估報告,將香腸、火腿、熱狗等加工食品列為一級致癌物,紅肉則為2A等級的「極可能讓人類致癌物」。研究也發現,每天吃五十克加工肉品(不到兩條培根),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一八%,相當驚人。
這其實也對應到大家常說「吃紅肉不好」的說法,王輝明解釋,高等動物是食物鏈後端者,所以當環境汙染增加,其體內所累積的致癌物如戴奧辛、硝基氟喃等也增加。此外,他曾經訪談幾位三十歲以下年輕患者的飲食習慣,發現共通點都是喜歡吃燒烤肉食。
第二個主因則是因糞便潛血檢查的日益普及,某種程度而言,這個讓大腸癌罹患人數增加的原因,倒可用正面解讀,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黃約翰說,早期癌症並無症狀,篩檢在此時幫了大忙,近來第零期到第二期的早期患者增加二到三成。
黃約翰強調,早發現、早治療效果非常好,癌症已經不一定是絕症,第零到一期的五年存活率都高於八成,第二期則約七成,第三期則約六成,第四期就只剩下一二%。
國健署報告也顯示,癌症篩檢的病人中,有九四.二%是早期病變,治療後的效果非常好;不是經由癌篩而發現的患者中,只有四三.一%是早期,顯示癌篩的重要性。
吃素者發病機率較低
但偏偏從分析報告來看,國人似乎不愛做檢查,五十歲到七十四歲免費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率不到一半;而男性比女性更不愛篩檢,這其實錯失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
許多人不篩檢是怕篩出來如果是癌症,人生就將變調。黃約翰說,並非如此,目前大腸癌手術方式有健保給付的內視鏡,和自費二十萬到二十五萬元的機器人手臂,兩者效果都不錯。整體而言,台大病患九五%可以不用裝人工肛門。
嘉義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黃文詩,則是使用獨創的單切口腹腔鏡微創手術,以往腹腔鏡要三到五個小切口,再開五到十公分的大切口來做手術,而此項技術傷口僅四到五公分,減少疼痛時間,肛門保留達九五%以上。
好的治療可以讓存活率變高,但根本的預防方式,還是得回到日常生活飲食。美國醫學會雜誌研究顯示,與非素食者相比,素食者的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是○.七八倍,奶素者則是○.八二倍,偶爾會吃魚的素食者則是○.五七倍。簡單說,以上這些族群發生大腸癌的機率,都低於一般人。
這是否意味著吃素比較好?一生倡導素食的王輝明說,素食的優點是可多吃天然蔬果,如果吃素卻又是高油炸和加工食品,仍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蔬食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新鮮蔬果也可以增進腸道蠕動。
遠離大腸癌,其實不難,你做到了嗎?
大腸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民眾應定期篩檢,及早發現、治療。(攝影/陳永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