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天氣冷、股市暴跌、家人過世等,都是誘發心臟病發的危險因子;對心血管疾病高危險族群而言,良好的運動與飲食習慣,控制三高,才是保健的根本之道。
立院備詢壓力真的很大,環保署長魏國彥因此心臟不適送醫,台大醫院診斷為「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緊急做心導管治療,保住一命!
心血管疾病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中的第二位,隨著人口老化與飲食習慣改變,心血管疾病盛行率與死亡率有年輕化的趨勢。到底什麼是「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它起因於冠狀動脈的斑塊突然掉落或破裂,引發局部血栓,大致分成三類:
首先是「不穩定型心絞痛」,代表血栓僅部分阻塞,血流並未中斷,一般建議三天內做心導管治療;其次是「非ST段上升型」,患者心電圖ST段沒有上升(編按:ST段指心電圖S波結束到T波開始之間,健康者既不升高也不下降),意謂冠狀動脈約剩一%到五%的血流,尚未完全阻塞,但已嚴重狹窄;至於最嚴重的「ST段上升型」,則意謂冠狀動脈完全阻塞,須緊急施以氣球擴張術或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以求盡早恢復血流。
天冷、股市暴跌 使心臟病誘發率倍增
而「壓力」之於「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的比喻很傳神,他說,壓力如同「盧溝橋事件開了第一槍」,意思是,雖然情況不斷惡化,但「沒人扣扳機也不會爆發」,然而,「只要有人開了一槍,就會全面爆發。」壓力,就是這一槍。
王宗道解釋,本身血管中就有斑塊者,局部斑塊隨時很可能不穩定而掉落,當壓力來時,會造成心跳加速,壓力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管收縮,血流速度變快,斑塊容易掉落。
這種誘發或觸發因子,除了壓力外,據統計,還有天氣太冷、家人過世、股市暴跌等風險,會讓發病率增至一.五到兩倍。
運動、健康飲食 發病率可降七至八成
王宗道說,如果血管沒問題,理論上再多壓力都沒事,而狹窄程度三○%,應該也不要緊,但若狹窄到四○%、五○%,就要開始小心這些「隨時開槍」的因子。
血管阻塞程度小於五○%者,王宗道提醒,患者必須控制好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一定要穩定服藥,這樣,即使斑塊掉落,也可隨著血流沖走,不會阻塞;好比八線道馬路,其中一線阻塞,不會影響車流。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葉森洲進一步強調,平常做好預防,三高患者的發病率可以減少五○%,但若加上戒菸、規律運動、健康飲食等配合,則可減少七○至八○%的發病率,有很好的保護作用。而其中規律運動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不必換上短褲、運動鞋去跑步,只要平常走路、散步、做家事等,讓身體活動就算。
不過在實務上,葉森洲說,大多數危險族群的平日預防都不夠落實,以患者最多的高血壓為例,真正控制得好的人只有三成,因為患者都不認為血壓重要,往往吃藥後感覺好了,或誤以為高血壓藥物會傷腎,就停藥、減藥,事實上高血壓藥物能夠保護腎臟、心臟和預防腦中風。
大家最容易忽略的,還有「抽菸」這個危險因子。研究顯示,抽菸罹患冠狀動脈疾病是不抽菸者的兩到四倍。除了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導致心律不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外,葉森洲說,香菸中的有毒物質還會傷害血管的內皮細胞,削減它們的保護力。
特別提醒讀者,平常做好保養,才是真正的根本預防心臟病發之道;出現胸悶症狀時,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一定要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