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不是病,但沒有人會喜歡疼痛的感覺,而疼痛卻是臨床各科疾病中極為常見的,也是患者最感痛苦而極需要醫生為之解決的主要症狀。以往的疼痛治療,大部份分散在各個專科裡執行。頭痛時要看神經內科,膝蓋痠痛時要找骨科,長了帶狀皰疹疼痛不已就去看皮膚科,坐骨神經的疼痛難以緩解時就尋求神經外科醫師的協助。而在中、西醫疼痛中心中,除了西醫的治療外,中醫的治療也提供民眾另一項的選擇。
依中醫「不通則痛」的觀念,氣滯血瘀是造成疼痛的最主要原因。在中醫的治療方法中,常以內服「活血化瘀、行氣通絡」中藥,再配合針灸或外敷膏藥,使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把局部因循環不佳的病理產物(瘀血、痰飲)快速化解吸收,恢復血液的暢通性,以達到止痛目的。一般這類的疼痛,以頸椎綜合症(頸臂綜合症)、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坐骨神經痛、肩周關節炎(五十肩)、腕管綜合症、痛風等為主。
台灣漸漸步入高齡化的社會,因為骨質疏鬆、退化而造成的關節疼痛的問題,深深的困擾著50歲以上的民眾。在中醫的觀念中,有關於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等老化疾病所造成的疼痛則大多歸因於肝腎虧虛為主。在治療上,中醫則著重在補肝益腎、壯筋健骨的處方做運用。
除此以外,經常困擾民眾的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嚴重影響婦女朋友的生理痛,在中醫的辯證原則上,可歸類於肝鬱氣滯、氣陰不足而利用疏肝理氣、氣陰兩補的處方來論治。而因為感染帶狀皰疹後所造成的慢性神經痛,則中醫則認為可以用通絡去毒、養陰清熱得治則來做緩解。
簡而言之,疼痛是一種主觀的感覺,但卻是患者最感痛苦而極需要醫生為之解決的主要症狀。民眾在尋求解決疼痛的治療上,除了一般西醫的治療方式外,如果能夠再利用中醫師正確的辯證施治,結合傳統中藥與針灸、外敷藥布的治療,必定能達到更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