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血液不流通 關節易膨脹 保暖才是王道 類風溼性關節炎慎防「冷天痛」

血液不流通  關節易膨脹  保暖才是王道 類風溼性關節炎慎防「冷天痛」
類風溼性關節炎有關節疼痛、僵硬、腫脹等症狀,天氣冷造成血管收縮,會加重疼痛感

林思宇

健康

Shutterstock

1001期

2016-02-25 16:16

天氣冷導致血管收縮,血液無法順暢流通,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關節易膨脹。別小看類風溼性關節炎,它對健康的危害超乎想像,一旦被它纏上身,就要有長期抗戰的決心。

農曆年前,世界知名樂團「老鷹合唱團」(Eagles)主唱格倫.弗雷(Glenn Frey)不幸逝世。根據老鷹合唱團臉書上聲明,死因除了急性潰瘍性結腸炎和肺炎之外,還包括了類風溼性關節炎等併發症。

 

關節炎,竟會成為一種「死因」?的確,類風溼性關節炎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其實比你想得更嚴重。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因免疫系統異常造成慢性多系統發炎的疾病。主要是侵犯滑膜組織,造成腫脹疼痛;症狀包括關節疼痛、僵硬、腫脹,尤其是早上起床時特別有感,因此又稱為「晨僵」,其他症狀還有關節處皮膚發紅、疲勞、食欲不振等。

 

如果情況惡化,則會進一步破壞軟骨、硬骨,使得關節變形或功能喪失,如果未妥善處理,必然影響日常生活。更嚴重的情況,則會侵犯其他器官如肺臟、眼睛等,變成全身性的疾病,例如肺纖維化影響到呼吸,眼球鞏膜穿孔導致失明。


12萬台灣人為它所苦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文展解釋,類風溼性關節炎沒有好發的季節,有人會以為冬天好發,其實因為是天氣冷,造成血管收縮、肌肉緊繃,血流不如平日順暢,關節容易膨脹疼痛,病人此時容易受不了而就醫。


類風溼性關節炎病友多嗎?據統計,全球盛行率為○.五%到一%,在台灣為○.四%,約有十二萬名病友,各年齡層都有。但根據統計,好發在二十到四十五歲;若依性別來看,女性與男性為三比一,但這性別差異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


為何會得到類風溼性關節炎?成因仍然是個謎。流行病學顯示,帶有「HLA-DR4基因」的人,得到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六倍;其他如細菌、病毒感染、壓力等都是病因。


最令醫師頭痛的是,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免疫疾病,許多病人以為免疫疾病等於免疫不好,而大肆進補。蔡文展解釋,免疫疾病並非免疫不好,而是病人過度免疫反應,導致原本攻擊壞人的免疫細胞變成攻擊身體好的細胞,甚至攻擊得更猛烈,治療主要是壓制過度的免疫反應;因此,如果病人吃巴西蘑菇、靈芝等進補,反而會加速疾病惡化。


類風溼性關節炎治療較複雜,以現有的醫療科技尚不能根治,需要長期藥物控制。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魏正宗說,目前藥物包括類固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改變病程的抗風溼藥物以及生物製劑;前三項以消腫止痛、抑制發炎及免疫反應為主,第四項則會延緩破壞骨骼關節。

 

飲食不須特別進補

 

目前全世界正在推動類風溼性關節炎「達標治療」,其意義,在於治療目標應該朝向緩解病症及降低疾病活動度為主,也就是「減輕疼痛、控制發炎、預防關節變形。」魏正宗解釋。


他指出,台灣在達標治療的技術已能和日本並駕齊驅,但關鍵在於患者的配合。他提醒,患者必須遵守「一二三守則」,也就是一個月回診一次,兩個治療目標(疾病緩解、生活品質最佳化),三個月後未達目標,和醫師討論是否需調整用藥。 


至於患者的日常飲食方面,基本上,並沒有特別的禁忌,但不要輕易進補,也不要抽菸、少吃油炸食物。另外,女性病友也擔心,是否可以懷孕?醫師說,當然可以,而且懷孕期間病友症狀反而會改善,但產後又恢復到以往情況。要提醒的是,有些藥物懷孕期間不適合使用,建議懷孕前先跟醫師討論用藥計畫。


在寒冷的季節,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更是不舒服,蔡文展提醒,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晚上睡覺別忘戴上手套和穿上襪子,保持血流通暢。當然,也不能因為病況好轉,就忽略了定期追蹤治療。

 

類風溼性關節炎

▲點擊圖片放大

延伸閱讀
類風濕性關節炎易關節腫痛、變形!5招治療圖解攻略:避免關節破壞、提升生活品質
類風濕性關節炎易關節腫痛、變形!5招治療圖解攻略:避免關節破壞、提升生活品質

2019-11-25

關節炎痠痛走不動!不開刀、不吃止痛藥的治療新方法
關節炎痠痛走不動!不開刀、不吃止痛藥的治療新方法

2018-11-07

膝蓋好痛,卻不是退化性關節炎!骨科醫師教你保養膝關節
膝蓋好痛,卻不是退化性關節炎!骨科醫師教你保養膝關節

2018-10-01

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怎麼吃?營養師完整解說
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怎麼吃?營養師完整解說

2018-06-01

關節突然腫痛 原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關節突然腫痛 原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2016-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