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女鐵人 楊雅婷 練鐵人當紓壓、充電 杜綉珍 把完賽證明當生日禮物 女鐵人訓練入門

女鐵人 楊雅婷  練鐵人當紓壓、充電 杜綉珍  把完賽證明當生日禮物 女鐵人訓練入門

林衍億

健康

攝影/林衍億、部分圖片/楊雅婷提供

996期

2016-01-21 15:13

鐵人這名詞總是給予人一種強大的運動象徵,近年來女性意識崛起,練鐵人也不再是男人專屬的運動,女性參加鐵人的比例也比以往多上許多,讓「鐵人」這詞不再只是形容男性,女性也可以是鐵人。

萬事達卡亞太區業務拓展總經理

楊雅婷 練鐵人當紓壓、充電

 

台灣鐵人三項公司董事長林澤浩表示,這兩年,女性參與鐵人賽事的人數倍數成長,不少參與練習的女性也說,成為鐵人的自信會讓人有種「走路有風」的感受。尤其練習鐵人三項時,能多元發展身體各部位肌肉,身心靈會更強壯;身材、線條、自信與美麗都隨著訓練變得更好,穿著、打扮也會比以往更有自信。

 

楊雅婷

平日工作繁忙的楊雅婷,只要有賽事,就會盡全力參與。

 

運動魂上身  從騎單車一路到三鐵

 

職場女強人、運動場上女鐵人,兩個看似不簡單的稱號,卻同時在萬事達卡亞太區業務拓展總經理楊雅婷身上落實。

 

時間移到初春凌晨四點半的墾丁,海邊天色仍是黑的,近兩千人已經聚集在此,身著防寒衣、頭戴ironman字樣的泳帽,躍躍欲試,準備跳入海中;而其中一位正是萬事達卡亞太區業務拓展總經理楊雅婷。

 

這是她第二場長距離鐵人三項,要在十七個小時完成三.八公里游泳,一八○公里自行車,以及最後一項四十二.一九五公里的馬拉松,合計二二六公里的超級鐵人三項比賽。雖然鐵人三項賽事對於現在的她來說已是稀鬆平常的賽事,但這樣的長距離比賽對楊雅婷來說,仍是一場艱困的挑戰。

 

二○一四年楊雅婷曾在德國參加二二六公里鐵人三項,卻在比賽進行到單車項目時,因身體狀況棄賽。直到一五年四月,她在墾丁以十六個多小時,終於完成第一場二二六公里鐵人賽事。

 

其實,從○九年起,楊雅婷就開始騎單車,從武嶺、塔塔加、陽金公路等賽事逐一不漏地每項都參加,等到全都比過後,彷彿運動魂上身的她,想說還有哪些賽事可以參加,於是又從路跑一路比到了鐵人三項。

 

楊雅婷從一二年開始練習游泳,隔年就比了第一場五十一.五公里的標準鐵人三項賽事;至今已參與過二次二二六公里超鐵,五次一一三公里半超鐵,十餘場標鐵(奧運標準賽)及數不清的路跑。

 

「我在工作上遇到太多挫折時,選擇紓壓的方式和別人不同,練鐵人是我充電的時候。」楊雅婷只要有時間,就會投身在運動賽事上。她不追求成績,而是以享受玩樂的心態,來參與面對每一場賽事。

 

楊雅婷

在完成第一次的長距離鐵人賽事之後,楊雅婷高興地舉起雙手,衝向終點。

 

工作再忙  也要抽空跑一小時

 

對她而言,女人練鐵人,只要完賽就是一種自信的表現;此外,還能藉由鐵人練習,接觸戶外陽光,認識不同的朋友。正因為鐵人不只專注於一樣運動,反而能夠發展全身的肌肉,讓身材線條更不同於以往,「不用跟別人比,只要知道自己極限,開心就夠了。」

 

楊雅婷笑說,「現在運動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再忙,也要抽空上跑步機跑上一小時。」從萬事達卡台灣區總經理晉升到亞太區,楊雅婷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出差,隨時在亞洲各地拓展業務,但她只要抓到時間,「零散的時間也好,跑步機已成為我出差時的好朋友。」

 

也因為工作繁忙,連練習的時間也變得很少,比如一五年十一月墾丁ironman 70.3賽事前的一個月,楊雅婷改「以賽代訓」的方式,每周一項路跑比賽,不是半程馬拉松,就是全程馬拉松,來訓練自己,彌補平時工作太忙而欠缺的訓練。

 

「參加比賽就當成是一趟旅行,只要有空閒就回台灣參加比賽。」不僅享受比賽,更將比賽當成家族旅行,快樂度過每個工作之外的時光。

 

楊雅婷

楊雅婷心法

1. 以玩樂的心態面對賽事。

2. 以賽代訓,以每周參加一項路跑練體力。

 

巨大機械財務長兼副總裁

杜綉珍  把完賽證明當生日禮物

 

年紀不是想成為鐵人的藉口,對巨大機械財務長兼副總裁杜綉珍而言,永遠把握當下,創造更多的不可能,是她想成為鐵人的最佳動力。

 

「今天風不算大,我照樣可以騎的。」已六十五歲的杜綉珍,完全不像上了年紀的人。在捷安特台中大甲總部外的田間小徑,風力吹得人都快站不穩,但對愛騎車的杜綉珍來說,似乎只是稀鬆平常的狀況。

 

幾年前,杜綉珍報名ironman 70.3鐵人三項半鐵比賽,她笑稱這個團體是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的女子隊。四十多歲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劉麗珠負責一.九公里的游泳,五十多歲的果實夥伴公司副董事長李素真負責跑半馬,六十多歲的杜綉珍負責九十公里的單車,這也是杜綉珍第一次參與鐵人的賽事。

 

「我在二十五歲到五十七歲之間,這三十多年來只有一種運動,就是高爾夫。」會有這樣的運動習慣,其實來自於家庭,因為父母都是高爾夫的業餘玩家,過去體能不太好的她,在父母親的影響下接觸了高爾夫,才慢慢有了運動的習慣。

 

她這幾年發現,母親多年來只從事單一運動,由於業餘高爾夫重視揮桿與走路,步入老年時,少運動到的肌肉關節漸漸退化,甚至有肌肉纖維化的症狀發生。這不僅讓她有所警惕,也開始思考,「我不應該只打高爾夫,也不能只做單一項運動。」

 

杜綉珍

年紀不小的杜綉珍,喜歡騎單車來維持體能,保持身體的最好狀態。

 

與劉金標環島  意外成為單車高手

 

○七年起,杜綉珍開始跟著巨大機械董事長劉金標騎車環島,雖只有跟騎幾段,但卻成了她接觸其他運動的開始。隔年還成立捷安特女性單車品牌,帶著一群女車友騎車環島,甚至躍居領軍的單車高手。

 

隨著年歲漸增,她判斷體力會越來越不足,但一三年參加鐵人三項比賽,雖是三個人接力,卻也讓她發現自己許多的不可能。在體適能教練的鼓舞下,杜綉珍決定在六十六歲生日前,完賽鐵人三項try tri(半程標鐵),當成送給自己的大禮。

 

透過運動  找到屬於自己的自信

 

這對年紀不小的她是難度相當高的挑戰,尤其游泳還在學習階段;但杜綉珍認為,正因為年紀已經大了,「只能把握當下,創造更多不同的可能。」

 

「三鐵的好玩點,就是能運動到全身不同的肌肉。」除了請個人教練來訓練體適能,杜綉珍每周一做瑜伽、每周三練習游泳、周末兩天則是長距離的單車訓練,只要有空就在跑步機上,一邊看新CNN新聞,一邊慢跑保持體能。

 

「像我已經六十多歲,透過這些訓練讓自己身心更平衡,也透過運動來找到屬於自己的自信。」成為女鐵人,就是杜綉珍現在想認真完成的事。

 

杜綉珍心法

每周做瑜伽、游泳, 有空就在跑步機上訓練體力。

 

鐵馬

 

游泳

 

跑步

 

腳踏車

 

游泳

 

女鐵人訓練入門

女性天生體能條件不比男性,但是只要願意每周花點時間,認真培養運動習慣,要成為一位鐵人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台灣人運動觀念是:捨得花大錢買好裝備,卻鮮少願意花較多的學費請個人教練。許多人為了省錢,下載網路上的部落格或影片自學,但忽略了每個人的體能狀況與習慣不同,貿然自學,不是健身而是傷身。」資深三鐵國手汪旖文指出。

 

「挫折感,往往是女性一開始踏入練習鐵人的最大障礙,比如從未跑步,就跟著課程跑上好幾公里,任誰都會吃不消。」已培養三十多位女鐵人、專為初學女性開設Pinky粉紅鐵人訓練營的總教練范寶蓮,也觀察到這種情況。

 

女鐵人

透過教練的指導,女鐵人更能掌握游泳的訣竅與技巧。

 

兩位教練給有心想要練習鐵人三項的女性朋友們,一些寶貴的經驗與建議。

 

汪旖文建議:

▼  女性一開始練習鐵人,不管是哪種項目,應該找合格的個人教練指導動作,學習正確的姿勢並熟練後,再進行訓練,效果會更好。

 

▼  一周內可以有氧與重量訓練都安排在課表,才能心肺與肌力都訓練到。

 

范寶蓮建議:

▼  每周固定練習,每項運動每周都得練習一次以上,才能讓技巧與體能都有所進步。

 

▼  賽前三個月開始進行訓練,除了每周練習外,每次訓練兩項,每項一小時;如游泳一小時加跑步一小時,藉由不同運動提升體能。

 

▼  在訓練週期時,適時加入重量訓練。

 

汪旖文

 

汪旖文 Sally Wang/國內最資深的鐵人三項選手,曾代表中華台北參加 ITU 世界盃、亞錦賽等國際賽事,拿過大小賽事數十座冠軍,也是知名運動品牌的代言選手。現任三鐵選手與個人教練。

 

什麼是鐵人三項

鐵人三項包含游泳、自行車與跑步等,最早稱為三項運動,2000年於奧運中成為正式比賽。

 

奧運的標準距離為游泳1.5公里、自行車40公里、跑步10公里等共51.5公里。但「鐵人(Ironman)」一詞則是世界三項全能運動協會(World Triathlon Corporation,WTC)的註冊商標,每年WTC會在世界各地舉辦巡迴賽,包含226與113公里的賽事,226是指游泳3.86公里、自行車180公里與跑步42.2公里,113則是減半,又稱半超鐵。

 

三鐵

▲點擊圖片放大

 

口氣不小,但看看過去幾年的表現,讓人不敢輕忽momo的企圖心。

 

截至目前為止,momo會員人數已經逼近1100萬名,等於接近一半的台灣人都已是momo會員,平均每日流量540萬人次,每個月不重複訪客就有900萬人(包括電腦和手機),每個月至少都有100萬筆的訂單成交。

 

觀察momo一路的成長軌跡:自從網路購物平台成立以來,momo創下從未衰退的紀錄。營收從2009年跨越100億元之後,2013年飛越200億元、2017年300億元、2018年400億元,去年(2019年)營收正式跨入「500億元俱樂部」。回顧過去10年,年平均成長率超過2成,已經是非常驚人的成長動能,但momo還有更遠大的目標,那就是1千億元大關!

 

早在2014年,當時董事長林福星喊出7年計畫,也就是7年後要做到1千億元的雄心壯志(等於2022年要完成),《今周刊》採訪團隊在3月中旬專訪現任董事長、2014年時任總經理的林啟峰,請問當年支票是否兌現,「那當然!」輕描淡寫一句話,林啟峰的信心不在口氣,在行動。

 

坐穩台灣電商一哥的寶座,momo早已無人能撼動,但誰知道,當年的momo從電視購物頻道起家,在富邦集團裡,只是一家微不足道的小公司;比起同集團裡的金控、電信,資本額動輒1千億元以上、每年獲利都是好幾百億元計,「公司太小,反而沒有大人管。」一位在momo資歷超過5年的員工說。

 

momo

▲點擊圖片放大

 

 

momo

 

 

銅管仔車邊修邊上路  千億營收指日可待

 

「momo是銅管仔車(台語,意指如破銅爛鐵的車子),邊開、邊修、邊上路。」富邦集團大家長蔡明忠不只一次這樣形容momo,在momo平台上賣衛生紙、賣醬油、甚至賣粉餅,這大概是當年以產物保險為本、開創富邦集團的創辦人蔡萬才都難以想像的。

 

但蔡明忠的「銅管仔車」不是對momo的輕蔑,相反地,是對momo現在成績單的最大肯定。他的意思是,這個當年毫不起眼的小公司,沒有多加看顧,竟然自己長大成人了,還成為前景看好、成長可期的有為年輕人。

 

momo如何做到?

 

一跨出momo位在台北內湖大樓的電梯,迎面就是一張大海報,上面寫著「『快』是唯一無法破解的招式」,意思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下單快、出貨快、到貨要更快,速度,是決定電商經營的關鍵因素。

 

小錯不斷  林啟峰不諱言失敗史

 

「但momo還有一樣『快』是外界不知道的,那就是承認自己做錯、失敗也要『快』。」採訪這天,天氣陰霾,現任董事長林啟峰話匣子一開,就談起「失敗」。「momo做錯很多事,我們開過五十家藥妝店,最後忍痛收掉;我們開過實體的momo百貨,後來也是頂讓收掉。最後,我們承認自己現階段,學不會做實體。」

 

momo從2008年到2014年,前後7年的時間開了50家實體店面「momo藥妝」,最後以虧損10億元宣告慘敗,黯然離開街頭;也在2013年,決定把經營3年的「momo百貨」拱手轉讓,同樣賠錢退場。當時momo的資本額不到13億元,這兩筆實體通路的認賠收場,幾乎賠掉一個股本。

 

 

「當時公司風雨飄搖,我只好硬著頭皮去向老闆報告,要求增資。」林啟峰說,錢不能白白賠掉,這堂價值「一個股本」的課,讓momo從此決定揮別實體通路,「FOCUS」(專注),專心做好自己擅長的電商平台。學會專注,也讓momo閃過一場腥風血雨的風暴。

 

2017、2018年,同業的蝦皮與網家,因為C2C(個人對個人的電子商務)的運費補貼,打到雙方幾乎都「動搖國本」,兩邊都喊出「30億元之戰」(意指補貼商家高達30億元的運費),只有momo堅持站在岸邊,意志堅定地不踩進戰場,一心只想把電商平台顧好、做好,不跨足C2C。

 

事實證明,那兩年正是台灣電商市場重新洗牌的重要分界點,momo因為沒有加入戰爭,得以持盈保泰,維持穩健的財務體質,有更多資本可以快速投入下一場戰爭:建立倉儲等硬體自動化投資。從此momo的領先幅度一舉擴大,最大電商的寶座難以撼動。

 

商場的競爭詭譎多變,誰都難以預測,早期的挫敗可以成為養分,為自己儲備下一場戰役的能量。

 

但momo犯過的錯還不僅如此,中國市場也是慘痛一役;momo曾經投資一家中國的電視購物頻道,有一天,赫然發現公司上下從高階主管到基層的採購,幾乎每個人都收取比例不等的回扣,「收回扣」,是電商界最大禁忌,在中國市場竟然如此毫無遮掩地進行。

 

無論中國市場再大再美好,痛定思痛,momo最後仍收掉這家公司,另起爐灶。

 

momo

 

大商無算  付款條件給得好才拿得到好貨

 

就像蔡明忠說的,這輛銅管仔車就這樣,「邊開、邊修、邊上路」;林啟峰也坦言公司要求什麼都要「快」,但快又不免犯錯,所以要強心臟,容忍大家犯錯,錯了就改,繼續上路。

 

電商在台灣其實已經不算新生意,蓋倉儲、建物流,這些都已經是顯學,既然是顯學,就等於是大家都知道的硬道理。即使如此,仍然有人落敗有人勝出,背後關鍵因素才更令人好奇。

 

「大商無算。」林啟峰坐在椅上往後一靠,不談算計、不計成本毛利,開口談起歷史故事。

 

「清朝有兩大商人,一位是大家比較知道的胡雪巖,另一位叫孟洛川,他的經商之道講的就是『大商無算』,意思是做大生意不去斤斤計較小利。」林啟峰說,這是前任董事長林福星常講給大家聽的概念。

 

momo的平台上有將近300萬種商品,常流動的有60萬到80萬種,當大家汲汲營營算毛利,計較一毛錢、二毛錢的成本,林福星當時反向要求momo,給供貨商的票期盡可能縮短,後來momo幾乎多以30天期付款,相較同業間多半60天、甚至更長的票期,momo付款條件相對好。

 

「前幾年,其實momo自己財務也不是多好,但還是盡可能堅持這個付款方式。」一位財務主管分析momo的策略,付款條件好,供貨商自然就願意把最好、最新的貨先給momo賣,這在向來什麼都賣的電商平台上,就像momo自己的企業標語——「生活大小事都是momo的事」,商品、價格非常透明,消費者在網路上比過一輪之後,聰明的自然就會選擇在momo下單。

 

前董事長林福星是momo的創辦人,一路到2018年才因產金分離政策,只能專任富邦人壽而離職,但他給momo訂下的企業文化,仍一路影響至今。

 

 

林福星是台灣大學化工博士,他家裡在嘉義布袋的鄉間開雜貨店,從小雜貨店到大電商平台,他秉持一樣的經營之道,就是「價廉物美」,這四字比「大商無算」還更簡單易懂,也是momo內部至今最在意的文化精神。

 

草創初期,momo業績不夠大,許多3C商品甚至因為下單量不多,還無法直接向總公司訂貨,但為了讓平台上的貨品齊全,只能忍痛轉向經銷商拿貨,這樣一來成本當然比同業高,偏偏3C商品售價又是「死豬仔價」(價格一致性高),當時幾乎是「賣一台虧一台」,但為了堅持林福星訂下的「價廉物美」原則,momo仍咬牙賣,但也因為如此,營收得以迅速攀升,等到量衝大,終於才能向總公司下訂單,取得齊頭式的平等。

 

momo董事長

 

momo取名自more and more,商品豐富齊全、品質值得信賴、消費者覺得優惠的價格,就是『物美價廉』

── momo首任董事長 林福星

 

堅持價廉物美  隨時偵測調整價格

 

規模小的時候都堅持不能賣貴,如今已是電商一哥,早已建立一套完整的「價格管理機制」,透過內部比價系統,隨時偵測價格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如果價格不對,momo會立刻回頭和供應商談降價。

 

這個比價系統還設有消費者回饋的投訴機制,消費者敏銳度高,只要覺得商品價格較貴,立刻就有投訴;透過數據計算,只要累積一定客訴,momo就會立刻調整訂價來反應。

 

「momo如今是這麼大的電商平台,理論上不應該比別人貴。」林啟峰話說得保守,但記者實地測試,以各大電商平台指標性的「帶貨商品」舒潔衛生紙為例,雖然各家平台的品項名稱有1、2字的差異,有的叫「棉絨膚觸」,有的叫「蓬柔舒膚」等,包裝大小也略有差異,且各平台還有不同的促銷方案,但換算下來,每抽單價仍以momo價格最低,「價廉物美」的精神確實貫徹。

 

 

大方向對了,儘管一路走來小錯不少,但momo營運從此扶搖向上,營收在去年正式突破500億元,來到518億元,和同業差距愈拉愈大,昔日的銅管仔車愈跑愈順之際,下一步,momo要做什麼?

 

林啟峰給了兩個明快答案,一是快馬加鞭設倉儲,達到全島24小時內送達目標,另一則是頭號競爭目標的鎖定,早就跳脫電商同業,而是瞄準實體通路的強大競爭者——全聯。

 

2017年開始,當同業為了運費補貼打得如火如荼時,momo已悄悄展開全台獵地,北、中、南都要成立物流中心,每塊地要2萬5千坪,至今只有北部確立完工投入運作;去年底才剛剛買下南部土地,南部物流中心預計明年下半年才能完工,而中部的物流中心,至今還沒個影。

 

momo

▲點擊圖片放大

 

momo

早年蔡明忠( 上圖左二) 口中的銅管仔車(左一為前董事長林福星,右二為富邦集團創辦人蔡萬才),如今已是市值最高突破500億元的台灣電商一哥。

 

搶建倉儲  到貨時間決定成長動能

 

要靠近交流道、又要占地遼闊,哪有那麼容易找?找不到物流中心的地,那就先設衛星倉儲,但即使是衛星倉,土地也要5千坪,可租可買,只要有地就好。這幾年,momo已經在北中南廣設16個衛星倉,可以大幅縮減到貨時間,是電商營運最重要的成長動能。

 

「舉例來說,幫寶適紙尿布在日本製造,進口來台從台北港、基隆港上貨,物流車隊透過大數據直接配送到屏東衛星倉、台南衛星倉等,並且把配比都算好。客人訂貨時,就近的衛星倉直接送達,例如屏東一帶的客人下單,就從屏東衛星倉出貨,這樣可以縮短至2、3小時內送達。過去商品放在桃園的大倉庫,要送到屏東,再怎麼快至少也要1天的時間。」林啟峰三言兩語,把衛星倉扮演的角色與送貨時間的關係,解釋得很清楚。

 

 

大幅縮短從下單到取貨時間,就會快速推動公司成長。在疫情發生之前,momo已經擬定接連幾年每年要成長25%的目標;疫情發生,有可能再推一把,2022年的「1千億計畫」或許將提前達陣。

 

台灣零售業每年創造近4兆元營運規模,其中龍頭老大是統一超商,去年營收1千5百多億元;老二全聯緊追在後,營業額也有1千3百億元;第3名是好市多,第4名新光三越⋯⋯,momo排名第7。即使網路發展多時,零售業至今仍是實體通路的天下。

 

「台灣實體與電商的比重,約是85%比15%。」有「電商教父」之稱的91APP執行長何英圻表示,這個比重大約已是穩定成熟狀態,但雙方都不安於室,拚命往「虛實融合」(OMO)快速靠攏。

 

momo

 

物流

圖一(攝影/蕭芃凱)

 

物流

北部物流中心(圖一)建立後,大幅縮短到貨時間,去年底,momo再砸重金買下南部物流中心土地(上圖),將是營運邁向千億元大關的重要利器。(攝影/陳弘岱)

 

momo

▲點擊圖片放大

 

創新理論

 

亞馬遜執行長

 

虛實融合是趨勢  線上線下激戰時代來了

 

如果「虛實融合」是未來的零售趨勢,那麼線上、線下開打恐怕將是一場難以避免的戰役。

 

「『全先生』是我們可敬的對手。」momo顯然早就嗅到這個趨勢,在內部會議上,主管們常以「全先生」稱呼這位假想敵,顯然將全聯視為最重要的對手,早已是momo上下不諱言的一致目標。

 

只是,momo營收規模5百億元,敢放眼直接挑戰1千3百億元的全聯,口氣不小。

 

「這兩家的文化很像,一個蓋房子(元利建設,指全聯)、一家開金控(momo),都不是流通本業,但老闆都很精打細算。」同業這樣分析這兩家零售業的「後起之秀」,但其實更像的是,這兩家公司近幾年業績都是異軍突起,momo的年成長率突破2成,全聯也不遑多讓,連年都有2位數成長。

 

全聯最近更進一步推出「實體電商」服務,展現跨足OMO的企圖心十足,而momo呢?

 

「我們把電商做好做滿,只要體質好,隨時併購都可以一步跨到實體。」一句話充分展現林啟峰不畏戰的信心與戰力。

 

還未開戰,硝煙味已經十足。如果虛實整合將是零售業必然的趨勢,那麼這兩家仰角最高的兩強之爭,恐怕會是一場難以避免的精采對決。

 

零售業

 

馬雲

 

零售業

 

momo

延伸閱讀
泳渡長江日月潭、鐵人賽參加超過50次:我73歲跑一步賺一步,活成我想要的樣子
泳渡長江日月潭、鐵人賽參加超過50次:我73歲跑一步賺一步,活成我想要的樣子

2019-08-15

鐵人三項/撞上機車退賽 鐵人一哥謝昇諺不怨人
鐵人三項/撞上機車退賽 鐵人一哥謝昇諺不怨人

2019-03-24

李萬吉 帶員工飆三鐵,打造鐵人密度最高的學校
李萬吉 帶員工飆三鐵,打造鐵人密度最高的學校

2019-03-20

擺脫工作狂,鐵人賽讓我成了有生活的人
擺脫工作狂,鐵人賽讓我成了有生活的人

2015-06-06

鐵人三項 一次就上癮
鐵人三項 一次就上癮

201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