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若上班族尾牙不忌口,當心胃食道逆流,而且一旦罹病,停藥一年內復發率高達五成。醫師呼籲,控制飲食和服對藥物要雙管齊下,才能根治。
許多人忙著趕工,常常加班到半夜,桌旁還堆滿「紓壓」的零食,要不就是參加公司尾牙,大吃大喝。這些「不當飲食」過後,有些人會出現胸口灼熱、喉嚨卡卡,還伴有嘔酸水、氣喘、咳嗽、胸悶、嗝氣等症狀,導致「胃食道逆流」求診患者,比平常增加兩到三成。
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根據不同醫學中心內部統計報告,胃食道逆流在台灣三十歲成人的發生率約為一五%到三○%,意即每一百人就有十五到三十人有此症狀,且都會區多過於郊區,近年更有逐漸升高的趨勢。這種文明病國外也常見,甚至連美國白宮都曾證實,總統歐巴馬為胃食道逆流所苦。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吳明賢分析,胃食道逆流主因是現代人作息改變,越來越多人不吃早餐,晚餐吃得晚、又吃得太飽,形成惡性循環。
胸口有灼熱感 忌亂服藥
正常人的食道與胃交接處,即賁門周圍的下食道括約肌平時是呈關閉狀態,吃東西時才會打開,讓食物順利進入胃中,然後自行關上。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因括約肌張力鬆弛,無法正常關閉,導致胃中沒有消化完的食物、胃酸等,逆流到食道內,引起一連串的不舒適感,典型的症狀就是胸口有灼熱感,俗稱「火燒心」。
當民眾感覺不舒服時,有些人會以為像感冒、頭痛一樣,過了就好,便自己買成藥服用。但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葉惠中表示,服成藥只能短期舒緩,若不是胃食道逆流,反而延誤到其他疾病,如胃潰瘍的治療。
胃食道逆流若不就醫,雖然不會立即致命,但不舒適感會大大影響生活,很多患者長期睡不好、吃不好。此外,也可能因為胃酸長時間的刺激,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一般來說,當患者吃制酸劑,或是促進食道排空逆流的胃酸藥都沒有改善時,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鴻運說,此時會建議患者做胃鏡,除能了解食道發炎、潰瘍等損傷的程度,也可排除食道狹窄、癌症等其他問題。
另一方面,再使用藥效較長的抑制胃酸分泌藥物,如組織胺受體拮抗劑,或是可完全抑制胃酸、目前最有效的質子幫浦抑制劑等,通常都能讓症狀明顯改善。
戒掉壞習慣 才能根治
但有不少患者因病情緩解,便以為已治癒,沒想到停藥後馬上又復發。根據台大醫院的研究,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停藥一年內的復發比率高達五成。吳明賢說,因為病人的「飲食不對、生活不對」,例如不改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飲食習慣,睡前三小時還吃消夜等。
他進一步解釋,很多人早餐晚吃,導致午餐、晚餐延後;太晚吃又吃太急,中樞神經會刺激胃酸分泌;吃太飽,又讓胃承受太多負擔,也會刺激胃酸。
陳鴻運收治很多胃食道逆流宿疾的患者,他說,這類病人調整生活習慣比用藥更重要。舉例來說,有病人已經胃酸過多,還繼續喝咖啡、果汁、可樂;也有人擋不住巧克力等甜食的誘惑,偏偏含糖食物和碳水化合物會產生有機酸,更容易造成胃酸分泌過多。
另外,一項容易忽略的不好習慣是,吃飽就躺平,這其實更易增加胃酸逆流速度。葉惠中解釋,吃東西的時候,胃酸會分泌,而食道長度有二、三十公分,如果是站著,胃酸很難逆流到喉嚨;但如果是躺著,胃酸湧上來,就會感覺到喉嚨痛,或是在夜間咳嗽。
不過,醫師的苦口婆心,很多患者是左耳聽、右耳出,很難改變作息,以致反覆登門求診。陳鴻運和吳明賢都一致強調,「要根治胃食道逆流,一定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