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初步的問診與檢視,醫師告訴他:「可能得了俗稱的五十肩。」李先生一臉不可置信:「我才二十幾歲,怎麼可能會得到五十歲的病?」
28歲的李先生,提著厚厚的公事包走進診間,一邊還不時環形的繞動著左肩。他的肢體語言幾乎已經在昭告醫師:「我的左肩有問題!」經過初步的問診與檢視,醫師告訴他:「可能得了俗稱的五十肩。」
李先生一臉不可置信:「我才二十幾歲,怎麼可能會得到五十歲的病?」
30歲的年紀,50歲的肩膀
事實上,病痛是很公平的,上天給我們絕大多數的人一樣健康的身體,但是並不表示每個人都像模子印出來的分毫不差。
舉例來說有的人腦筋絕頂聰明,但是就患有嚴重的氣喘或體弱多病;有的人健壯如牛,但是學業成績就差那麼一些些;身體組織也是一樣,有的人眼睛好、心臟差,有的人心臟好、血糖高,有的人血糖好、筋骨毛病多。有的人身體狀況大致良好,但就是比較容易肌肉疼痛、筋骨扭傷,所以同樣質量的物品給大家搬,有的人舉重若輕、有的人則氣喘吁吁;有的人會腰痛、有的人就直接傷到肩膀了。所以「三十歲的年紀,卻有五十歲的肩膀」理論上是有可能的。
作者︰詹瑞棋 / 王嘉琪 / 李思慧
個人的肩膀使用習慣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個人肩膀的使用習慣問題。即使不幸抽中筋骨較弱的體質籤,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小心地使用肩膀,仍然可以趨吉避凶,遠離五十肩;反過來說,有的人肩膀素質應該是正常的,卻因為傷害、不當使用,或是過度操勞而提早出現病症,這個部分就是衛教宣導上還可以再著力的地方。
以李先生來說,他身材較為瘦削,肌肉量也少;平時經常坐辦公桌,柔軟度差;鮮少運動,讓他的肌力弱、柔軟度更差,以至於偶爾一運動就受傷,原因包括動作上的不當、或者是暖身不足;加上李先生沒事就低頭聚精會神地在滑手機,使得肩膀組織疲乏、循環不良;常常側揹較重的資料袋,讓肩膀負荷大;生活作息又不正常,沒有給肌肉組織適當的修補機會;難怪當五十肩靜極思動,想找個年輕的對象作伴時,他就是不二人選。
「年輕的」五十肩族群別灰心
有意思的是,在門診時也經常會看到七八十歲的長者被告知得了五十肩時,會憂喜參半的問:「都七十好幾了,還在得五十肩啊?」仔細看他們說話時的表情,嘴角還隱隱上揚呢。其實只要懂得好好保養,七八十歲擁有三四十歲的肩膀,絕對不是夢。
從鐘擺運動開始
最簡單、最被廣泛使用的肩膀運動—「鐘擺運動」,另外有個名字叫作「寇德曼運動」,是為紀念提出本運動方法的寇德曼醫師而命名。鐘擺運動涵蓋了「要活就要動」的人生哲理,也符合了「要動、不要痛」的運動準則,動作又簡單。所謂「絕招無招」指的就如「鐘擺運動」,具有「隨時隨處做」的方便性,堪稱是所有肩膀運動中,空手拿分的經典代表。
鐘擺運動利用手臂的重量,藉助地心引力來運動,所以安全性很高。以不痛的範圍作停止點,所以每個人能做的角度並沒有特別規定,包括繞圈動作,有些角度可能會有點緊,但是經由重複的拉動,會逐漸緩解緊繃;且個人可以用自己的多天運動紀錄來,看看是否活動的角度有逐漸變大。
雖然進行鐘擺運動是多多益善,但是只要符合基本要求以上,倒是不需要強迫一定要做到幾百幾千次,因為鐘擺運動是入門動作,常常會需要搭配其他的拉筋或肌力強化的運動,若是短時間一下子做太多次,即使是溫和的鐘擺動作,仍然有可能造成組織微小的傷害;對於比較壯碩的人,可以在手腕綁上一磅重的沙袋,也可以手握礦泉水瓶,來增加擺動時的動能。
鐘擺運動主要目的,主要是維持肩膀各種軟組織的柔軟度,動作的方向比較多,所以基本上可以活動到大部分的肌肉、韌帶及關節,但是並沒有特別針對特定的部位做運動。
因為主要是放鬆,依靠了重力的擺動,所以也沒有強化肌力的作用。鐘擺運動是以溫和的多方向動作,相對於其他針對局部沾黏大角度或強力牽拉運動,鐘擺運動對於沾黏的緩解效果,也會比較有限。
(本文選自全書,周政池整理)
作者︰
作者︰
詹瑞棋 / 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
王嘉琪 / 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
李思慧 / 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
出版:大塊文化
書名:您的肩膀50歲了嗎
王嘉琪 / 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
李思慧 / 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
出版:大塊文化
書名:您的肩膀50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