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小孩往往因怕別人生氣而討好別人,卻落得吃力不討好,所以重點不是要如何做別人才滿意,而是我怎麼那麼怕別人不滿意?
作者:李宗燁
思嘉結婚八年後,她的大伯告訴她:「你是這個家最好的媳婦,最符合爸媽的期待,爸媽說你這個媳婦的心是向著家庭的」。思嘉:「嗯….」,一時之間百感交集,無法回應。
好媳婦,好太太,好媽媽對思嘉來說,是一種很自然而然的本份,不用任何人要求,她就會全心全意要求自己做好。因為其實做得好而被肯定,也會是一種動力,一種癮頭,造就她不需要任何人開口,自己就可以將一切打點得很好的慣性。
但真正得到這樣的肯定後,她反而沒出現預期的快樂。她內心知道這是很多辛苦與忍耐換出來的。但另一方面她卻又收不到這樣的肯定,覺得自己根本沒有這麼好,自己只是在做心中覺得本份該做到的事,她這個好媳婦是『做』出來的,她只是想符合期待,她並不是發自於內心的好媳婦(註:內心批判的聲音要求自己,要真正發自內心的付出才是好媳婦)。
她得到想要的肯定了,結果心中只有唏噓與心虛;於是,她繼續檢討自己,繼續認為自己還得再接再厲,以便當個真正的好媳婦。在這樣的心態下,別人再多的讚賞其實她都會看不見,只是徒然地陷在自律框架中,繼續地自我要求。
這看起來似乎很矛盾,想要被認同,也努力好久卻收不到別人的肯定。思嘉靜下心感受那份努力想要符合別人期待的動力,冒出來怕別人生氣、怕被指責、怕自己不夠好的想法,她也注意到這些想法出現的同時也被隨著胃部的緊縮,接下來她把注意力放在胃部等待與陪伴,過一會兒,童年畫面一幕幕湧現,她眼眶泛淚回憶道,小二時學習如何看時鐘,當時是晚上十點,爸爸教著她如何看時鐘,但她小時候似乎學東西總是很慢,學了很久還是不太會看,爸爸一生氣便是一耳光打過來,她眼角含著眼淚,透過淚水看那個數字繼續學習。
後來上樓梯要睡覺時,寄住的伯父下樓梯,迎面而來,她裝著笑臉跟對方說「我在學看時鐘」。進去房間後,媽媽卻罵她說沒有羞恥心,學不會還敢說自己在學看時鐘,罰她跪在蚊帳外面不准進去睡………。
從小父母有很多家訓,家規。應該有禮貌,女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坐該怎麼坐,吃該怎麼吃。在這些觀念的灌輸中,她逐漸變得非常自律,有紀律。但另外一個讓她如此聽話的因素,是媽媽個性非常情緒化,她很怕媽媽生氣的臉孔,很怕聽到媽媽拉高的音調,因此會小心翼翼地不讓地雷爆發。
原來極度的自我要求與討好往往跟被責罵的經驗有關,在他們的內心常常想像著如果不趕快如何就會有怎樣可怕的後果,以及事後反覆地檢討哪裡可以更好或是想像別人正在為自己的疏忽而生氣。簡單地說就是他們很怕別人生氣,也帶著這樣的恐懼,戰戰兢兢地完成每件事,雖然每個人都拍手叫好,但是他們仍然不放心,因為早期挨罵而羞愧的小孩仍然在角落哭泣。
挨罵的小孩有個誤解就是以為自己沒做好事情才被責怪,當然大人也是這樣告訴小孩的。所以反過來只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就不會被罵了。小孩單純地把自己的行為與大人的情緒合一,彷彿可以掌握大人的心情。事實是因為自己的行為沒有符合對方的期望而受指責,甚至有些時候大人指責孩子跟她有沒有做甚麼是無關的,小孩只是恰巧在旁邊而已。而很多時候小孩對大人的期望或情緒是無能為力的。
乖小孩往往因怕別人生氣而討好別人,卻落得吃力不討好,所以重點不是要如何做別人才滿意,而是我怎麼那麼怕別人不滿意?當可以沒有害怕時就能夠放棄要當好XX的角色而輕鬆的付出或拒絕。
練習:鬆開被批評的恐懼(或怕別人生氣)
1. 找出早期被指責的記憶。
2. 把當時的畫面定格,用一物品放在前面,想像這個畫面在物品上。
3. 安靜被動地看著這個畫面,允許情緒與身體能量的流動,維持跟這個影像同在至少5分鐘。
4. 想像對方在眼前,以非指責、真誠的方式慢慢說出當時的感受,如:我嚇到了、我好錯愕、我很委屈、我很生氣….。
5. 如果感到很生氣可以打枕頭或跺腳釋放,但避免一直停留在憤怒,需要進一步去感受憤怒背後的傷痛與眼淚,相反地,另外有些人因為被大人的暴怒嚇壞,無法允許自己該生氣的時候生氣,只能以無助的眼淚代替有力量的憤怒,也可以多做步驟五來連結內在的憤怒。
6. 稍微平靜後,跟對方說,你的責怪是反映你的情緒,並非事實,跟我好不好沒有關係,我把這些話歸還到原來的地方。
說明:有些人長久被責罵已經認同我很糟糕、我沒用等等被否定的想法,可能無法在此練習鬆開,建議尋求進一步的協助。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李宗燁
台大心理研究所臨床組畢
現任:東吳學輔中心兼任輔導員
曾任:大學講師、兼任輔導員
觀音線協會志工督導、理事
書名:走出乖小孩的受苦迷宮
出版:財團法人台北市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
作者:
李宗燁
台大心理研究所臨床組畢
現任:東吳學輔中心兼任輔導員
曾任:大學講師、兼任輔導員
觀音線協會志工督導、理事
書名:走出乖小孩的受苦迷宮
出版:財團法人台北市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