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是許多人的首選美食,但醫師提醒,過熱的火鍋會刺激黏膜造成病變,導致食道癌。近十年來,食道癌患者增加人數是平均罹癌人數的兩倍,而且是最短命的癌症之一,男性朋友們可要特別當心!
台北榮總內視鏡中心主任侯明志,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食道癌患者近十年增加了四二%,漲幅是所有消化道癌症的首位。更令人擔心的是,食道癌已躍居男性消化道死亡率的榜首。
侯明志說,造成高死亡率的原因與晚期發現有關,有七成的民眾發現食道癌時,大都已經晚期,存活率只有一五.九%,「這樣的死亡率甚至比大腸癌高出兩倍,令人防不勝防。」
侯明志提醒,食道癌好發於男性,與口腔癌並列短命癌的冠亞軍。他提醒,有菸、酒、檳榔嗜好與愛喝熱湯與麻辣口味的人,一定要特別小心,因為這些危險因子都是食道癌的地雷。
與口腔癌幾乎如影隨行
與口腔癌幾乎如影隨行
如果攤開台灣食用檳榔習慣分布的地圖來看,花東地區可以說是全台灣最普遍的區域。台東馬偕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白明忠便指出,台東地區食用檳榔的普遍率,高出全國平均值將近三倍,造成台東食道癌發生率高於全國平均兩倍。
「可別小看這些菸酒檳榔,對口腔與食道來說,可是具有毀滅性的力量。」台大耳鼻喉科醫師王成平這麼形容。
因為統計顯示,菸酒檳榔中若只有其中一種嗜好,提高癌症發生機率只有個位數;但如果擁有其中兩種不良習慣,罹患機率就會增加到四十倍;如果三種都有,機率更跳到一九五倍。
王成平說,許多調查都已經證明,頭頸癌與食道癌簡直就是孿生兄弟,(頭頸癌包含鼻及副鼻竇癌、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唾液腺癌、甲狀腺癌等),因為罹患頭頸癌的患者中,有高達四成已經得到食道癌,或是出現食道黏膜癌變風險。「換算下來,幾乎每三名頭頸癌患者中,就有一人可能發展成為食道癌的高危險群。」
「頭頸癌患者有沒有併發第二種癌症,又可以作為研判病情發展的指標,」王成平指出,頭頸癌若沒有併發第二癌症,存活率可以達到五成;但若併發食道癌,存活率就降到只有一一%。
王成平分析,頭頸癌與食道癌緊密的關係,主要在於兩者位置靠近,很多神經、組織、黏膜也都相連在一起,只要有一個地方出現癌症,癌細胞就會沿著組織擴散;再加上兩者刺激物質都是菸酒檳榔,才會造成兩種癌症容易共生的環境。
過燙食物讓黏膜細胞病變
除了危險物質相同外,白明忠還提醒,國人喜歡喝熱湯、吃麻辣等習慣,也會造成食道癌的好發。他說,國外研究顯示,長期食用過燙的食物,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九.五倍。
白明忠解釋,食道黏膜長期經過燙辣食物刺激,容易反覆燙傷,增加黏膜細胞突變機會;而且辣味食物進入到胃部後,會增加胃酸分泌引起胃酸逆流,過酸的胃液長期刺激食道黏膜,也會引起慢性發炎,同樣也會增加黏膜細胞癌變的機會。
早期食道癌症狀較不明顯,等到出現吞嚥困難或有異物感時,癌細胞多已擴散,白明忠指出,早期發現食道癌的比率只有七.七%,這表示民眾對於防範食道癌的認知並不夠。
還好現在透過新式的內視鏡技術,可以提早揪出食道癌。王成平說,他有一位六十二歲的患者,有菸酒檳榔習慣長達三十年,結果發現罹患第四期下咽癌;再進行食道癌檢測,果然又發現罹患第一期食道癌,經過手術切除後並仔細追蹤,到現在五年了都還沒復發。
王成平強調,透過早期的內視鏡篩檢,可以增加兩倍存活率,因此他呼籲平常有菸酒檳榔嗜好的民眾,一定要定期篩檢,最好能戒除掉這些習慣,才能讓自己逃過短命癌症的威脅。
內視鏡篩檢
揪出病變細胞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王成平說,由於科技不斷進步,內視鏡技術也成為揪出早期癌症的好幫手,例如NBI窄頻內視鏡(Narrow Band Imaging),就是利用不同顏色的光源照射在黏膜組織後,有癌變的細胞會出現不同顏色反射,醫師就能依此進行切除手術。
王成平並指出,食道鏡、胃鏡就能揪出第一期的癌症,至於癌前病變就必須靠特殊光源的內視鏡才能辨別,他建議,若醫院有這些設備,不妨可以加做檢查,特別是有菸、酒、檳榔等不良嗜好者,更應該進行特殊的內視鏡檢查。
為了提醒罹患頭頸癌與食道癌的高風險族群,台灣內視鏡學會特別呼籲,高風險族群一定要定期進行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篩檢建議如下:
頭頸癌患者:包括病理切片食道分化不良、病理切片黏膜異常,每六個月進行一次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菸酒檳榔習慣者:每年一次消化道內視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