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交替的氣候變化,讓人體免疫系統難以調適,罹患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病患也增加不少。醫師提醒,秋冬交替時,天氣不穩定,正好是「皮蛇」好發季節,若長在臉部,不僅可能造成永久性傷害,也會提高中風機率。
有醫師接到這樣的案例,一名近來經常熬夜工作的上班族,日前因為氣溫劇烈變換而罹患感冒,沒想到幾天後,從耳朵開始往臉頰下巴方向冒出一堆水泡且疼痛難耐,就醫後被判斷為帶狀疱疹發作。
「長在臉上要特別注意!」台大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指出,研究顯示,帶狀疱疹多長在軀幹與四肢,長在臉部機率則有四分之一,如果這些水泡長在眼睛附近,更要特別小心病毒可能造成視力永久性傷害。
鼻尖長水泡要特別注意
鼻尖長水泡要特別注意
帶狀疱疹到底是怎麼入侵人體,為什麼又會好發在秋冬季轉換的季節呢?
「帶狀疱疹的發生還是與人體免疫力下降有關。」黃立民這麼說。
黃立民表示,帶狀疱疹的病毒其實與水痘病毒是同一類,人類感染水痘痊癒後,還是會有少許病毒潛伏在神經節內,當身體免疫力降低時,病毒就會活化並增生,最後形成帶狀疱疹病毒發作。
黃立民解釋,當天氣變冷或變熱時,人體免疫系統會因為氣候的劇烈變化而變得比較弱,如果這時又不斷熬夜或是承受過多壓力,就會加重免疫系統負擔,當免疫系統壓制不了病毒時,帶狀疱疹就會爆發出來。
「帶狀疱疹有幾個特色,在水泡未出現時,早期症狀可能會是身體某一側會產生疼痛或刺痛感,甚至輕碰也會不舒服;兩三天後開始出現紅疹,並進一步形成一群一群的水泡,沿著身體某一側的神經節擴增,然後水泡會轉成膿包或出血性的水泡,最後逐漸結痂,整個過程都會伴隨疼痛出現。」
腎臟病患也是高危險群
腎臟病患也是高危險群
黃立民指出,六十歲以上發病的風險就會高出年輕人八到十倍,而根據健保資料顯示,台灣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一生會感染一次帶狀疱疹。「它還有很明顯的家族遺傳病史,如果直系血親中有一人得到,就有比其他人高出五倍的機率,若有兩人得到,機率就會提升到十七倍。」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則說,帶狀疱疹與年齡、情緒、局部外傷、免疫力下降有關係;但他也特別提醒,腎臟病患也是罹患帶狀疱疹的高危險群。
陳亮恭指出,根據美國腎臟病期刊分析台灣的健保資料庫顯示,慢性腎臟病患罹患帶狀疱疹,是一般人的一.六倍,若是洗腎病人,機率則會提高到一.九八倍;此外,另一份追蹤健保長達六年的研究也提醒,慢性腎臟病患一旦罹患帶狀疱疹,轉為末期腎臟病的風險將會增加三六%。
陳亮恭解釋,慢性腎臟病患者本來就是免疫力較低的一群,這群人很容易讓病毒沿著神經節跑到皮膚表面,形成水泡並造成神經疼痛的現象。「現在推估台灣有二一○萬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卻只有三.五%的人知道自己罹患疾病,換算一下,可能有兩百萬的人不知道自己可能陷入罹患帶狀疱疹的危機中。」
陳亮恭提醒,提升免疫力還是治本之道,在這個季節應該更注意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不要熬夜、抽菸喝酒,維持正常的飲食;如果真的擔心帶狀疱疹發作,建議五十歲以上的人,可以自費施打疫苗,增加保護力與減少疾病發作時的疼痛。
帶狀疱疹疫苗二三事
纏人的帶狀疱疹,目前的治療方式是以抗病毒藥物為主,效果不錯且可縮短發病時程,但無法用於預防,最好的方式還是施打疫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自2011年起就建議,50歲以上就該施打疫苗,減輕帶狀疱疹所帶來的疼痛與後遺症。
根據對疫苗的研究顯示,施打疫苗可以降低7成帶狀疱疹的發作,並降低6成急性發作的疼痛,以及降低6成7的帶狀疱疹發作後,神經疼痛的發生率,效果還算不錯。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台大感染科教授李秉穎也說,他50歲後每年就施打兩種疫苗,一種是流感,另一種就是帶狀疱疹。不過,目前帶狀疱疹疫苗為自費項目,價格並不便宜,民眾可視自己的經濟狀況,決定是否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