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黃春明近日傳出罹患淋巴癌,為什麼負責人體免疫系統傳輸的淋巴也會長出癌症呢?醫師認為,除了年齡外,環境汙染、食安毒素等,都是誘發的幫凶。
名作家黃春明雖已高齡八十,但持續寫作,勤跑台灣各地演講,活力不輸年輕人,如今傳出罹患淋巴癌,令外界十分震驚:「活動力十足的他怎麼會罹患癌症?」
根據媒體報導,黃春明在今年暑假為劇團排戲,發現身體有些地方出現痠痛也容易疲勞,以為是疲累造成,並不為意。但上月底他原本計畫到金門演出,身體卻虛弱到無法出門,前往醫院就診才被檢查出罹患淋巴癌,這次罹病讓他有了「凡事要量力而為」的體認。
不僅黃春明罹患淋巴癌,谷歌前全球副總裁李開復、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都患過此症,李開復更在微博中寫下「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的罹癌感慨。
發燒、咳嗽症狀如感冒
淋巴癌雖然排名國人十大癌症的末位,但這十年來增加人數卻有不斷攀升的趨勢。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二○○三時,國內新增約一千名淋巴癌患者;到了一二年,罹患人數已增加到將近三千位,十年間增加兩倍多,成長速度十分驚人。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說,人體的淋巴系統就像巡弋飛彈,專門消滅遭到感染或異常生長的細胞,一旦淋巴系統調控出現問題,淋巴細胞會不斷生長,多到影響到器官功能時,就是「淋巴癌」。
一般淋巴癌分成兩大類,包括T細胞、B細胞等,其中屬於高惡度性質的比例還不低,且淋巴癌沒有明顯家族遺傳特性,反倒是特別容易出現在免疫力缺損的病人身上,例如愛滋病、腎臟移植病患的罹患風險,甚至高出一般人數十倍。
「淋巴癌不像一般癌症有規律性,醫師常常在離原始癌細胞很遠的地方才發現了它的癌細胞。」戴承正解釋,淋巴屬於全身循環系統,癌細胞容易隨著淋巴組織跑到身體各處,所以淋巴癌的檢查與判斷非常重要。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謝政毅指出,目前醫界對於誘發淋巴癌的因素仍不明確,但認為可能與長期暴露在化學物質、放射線、原子能或因為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且因為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特別容易與發燒、咳嗽等感冒症狀混淆,所以導致民眾會忽略掉一些警訊而延誤就醫。統計顯示,超過五成的患者確診時都已經是癌症末期。
晚期發現 仍有治療效果
台灣頻傳的食安問題,也可能是造成罹患淋巴癌人數增加的原因之一。謝政毅指出,淋巴系統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付身體的病毒與有害物質,當身體不斷吃進毒素,恐會增加細胞突變機會,增加罹癌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葉士芃強調,淋巴癌治療上在不同階段都要有正確觀念。如果患者在初診斷時,就診醫院告知切片會讓癌細胞擴散而不須切片,或鐵口直斷表示不須化驗且分類不明,這時建議患者應更換醫院就醫。
葉士芃指出,完整的淋巴癌診斷包含了病理切片、進行特殊染色及進行染色體分析或基因鑑定等,而淋巴癌病人依據組織細胞形態,則可區分為不同的淋巴癌子分類,所以淋巴癌不是單一疾病,每個人的治療方式皆不盡相同,無法互相比較。
他建議,患者治療前須與醫師充分溝通,事先評估、了解整個治療計畫,一鼓作氣做完標準治療,非特殊狀況不要出現暫停;另外,依照目前研究顯示,化療加標靶藥物可以改善大型B細胞淋巴癌的存活率。
謝政毅說,淋巴癌是目前所有癌症中,治療效果相對較佳的癌症,甚至可以治癒。即使晚期才發現,只要以化學治療、標靶藥物治療,仍有五成病患可達五年以上存活率。
他提醒民眾要牢記淋巴癌六大症狀,包括:不明原因發燒、淋巴結腫大、皮膚搔癢、盜汗、咳嗽、體重減輕等。若出現這些症狀千萬不要等閒視之,要趕緊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