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余天的二女兒余苑綺上周進行直腸癌手術,飲食清淡、作息正常的她不解為何會罹癌?醫師指出,罹患直腸癌的因素很多,除了遺傳基因,包括飲食不當、生活作息不正常、西化飲食習慣,都是一般人常忽略的直腸癌陷阱。
她自認不菸不酒,作息正常又愛運動,想不出自己罹癌原因。她堅強接受治療,心疼女兒的余天則對外痛批:「現在黑心油這麼多,應該是外食問題造成,太可惡了!」
高溫動物油易生致癌物
對於余天的說法,醫師也非常認同。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就拿最近的餿水油事件來說,實驗早已證明,動物性油脂只要經過攝氏一五○度高溫烹調,兩分鐘後就會開始產生致癌物質,而且經過數次高溫烹調的回收油,就可能含有高量的致癌物。
除了動物性油脂外,動物性蛋白質經高溫烹調也會產生致癌物。
王輝明說,特別是紅肉所含的胺基酸,在高溫烹調後會產生異環胺、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質。
他特別提醒,加工品是飲食中常見的致癌陷阱,像香腸、臘肉、火腿、肉鬆等肉類加工食品中,,都添加致癌的亞硝酸鹽,這些亞硝酸鹽經腸道細菌代謝後會產生硝氧化合物,是很強的致癌物質。
王輝明曾收治過一位十四歲的病患,因為無法排便而就醫,檢查後發現竟然是直腸癌末期,短短四個月就離開人世。經過詢問才知道,這位小朋友愛吃香腸,從小學二年級起幾乎天天吃,才導致病情如此嚴重。
除了高油高脂的西化飲食習慣外,基因也是很重要的直腸癌罹患因素。王輝明提醒,根據研究顯示,只要是一等親內有人罹患直腸癌,罹癌機會會比其他人多出二到四倍。特別是家族性的瘜肉問題,已經證實與基因突變有關。
王輝明也有類似病例,一位媽媽因直腸癌住院開刀,住院期間三個女兒順便安排內視鏡檢查,結果發現女兒們都有瘜肉,其中一人的瘜肉多到像掛在大腸內壁上的一個個小燈籠。
雖然余苑綺自認平時飲食清淡,但飲食清淡是個人的主觀判斷。「我個人認為,她一定還是有碰到致癌物。」王輝明建議,患者最好能夠記錄吃過的東西,詢問醫療專業人員,揪出飲食中可能的殺手。
糞便檢查可降三成死亡率
糞便檢查可降三成死亡率
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提醒,直腸癌發生人數自二○○六年以來已是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同時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每年發生人數約計一千四百人,死亡人數超過五千人。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還是最重要的,因為零至一期直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高達八成以上,但第三期後就剩不到六成!」邱淑媞強調,透過最簡便的糞便潛血檢查,就能有效降低直腸癌兩到三成的死亡率,但大多數民眾還是在發現排便異常時才就醫檢查。
因此她呼籲民眾不要等到有症狀再檢查,而是平時沒症狀也要做。目前健保提供五十歲以上的民眾,每兩年一次糞便篩檢;有家族病史者,建議最好與醫師商討是否須進行大腸鏡檢查。
王輝明強調,飲食問題是現代人容易發生直腸癌的主因,除了避免外食外,每天一定要吃七種蔬菜水果,特別是深綠色蔬菜,能消除體內自由基,避免刺激細胞癌化;此外也別忘了排毒的重要性,尿尿、排便的習慣都要維持正常,而且也要多運動流汗,幫助身體把毒素排出體外
出現血便 是痔瘡還是癌症?
出現血便 是痔瘡還是癌症?
醫師建議,可先觀察糞便外觀的狀態,如果出現一顆顆的小羊便、香腸凹凸便、水狀液便、蓬鬆糊便等大便狀態,都代表腸胃道出現狀況。
由於一般人有痔瘡的狀況相當普遍,有人甚至連自己有痔瘡都不知道(例如內痔),所以當出現血便時,很多民眾就十分擔心自己是不是罹患了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