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一種人,心裡其實很渴望別人來關心他、來愛他,但卻把自己弄得像刺蝟一樣,凡是靠近他的人,立刻會被他的刺所傷,然後快速地遠離他。這種人的內心充滿矛盾,其實很可憐…。沒有人天生是刺蝟,既然得不到父母的愛,只好學會愛自己。
他說,那幾天都窩在家裡打電玩,一直打、一直打、打到累為止,才去睡覺。睡醒,再打。他受夠了這樣的自己、也受夠了這樣的生活,但卻又無力改變。
聽他這麼說,我好心疼。我問他:「為什麼不出去找朋友呢?」
他低著頭,沮喪地說:「我沒有朋友,我不知道要找誰?」
然後,他突然忿忿地說:「為什麼有些人,隨便在臉書上寫個什麼,馬上就有一堆人按讚?」
「你很羨慕?」
「不是羨慕,是嫉妒。」他回得很直接,很誠實。
看著他內在深沉的寂寞與忿恨,一時間,我無言,不知該說什麼。
最後,我擠出這句話:「這樣的生活,你過多久了?」其實,我心裡更想問的是:「你寂寞多久了?」
「很久、很久了……」案主說的時候,眼裡透著深深的迷茫。
然而,就在訴說著自己深沉又無解的寂寞的這一小時裡,因為有人聆聽、有人陪伴,此刻,竟是他最近生活中,最不寂寞、最感到安在的片刻。離開前,他這麼跟我說。
離開前,他回頭看了我一眼,眼神流露著淡淡的悲傷,叫人很不捨。
親愛的朋友,那樣的深沉寂寞,你懂嗎?
我懂。那種無人可分享的寂寞片刻,我也曾經有過。每一個寂寞的背後,都是有故事的。而且我也知道:他的寂寞,其實不只是寂寞,裡面還有很多的憤怒、悲傷、挫折與愛的匱乏。
這孩子其實是一個相當聰明有才華的年輕人,但個性剛烈、自負,甚至憤世嫉俗。怎麼會這樣?
你知道有一種人,心裡其實很渴望別人來關心他、來愛他,卻把自己弄得像刺蝟一樣,凡是靠近他的人,立刻會被他的刺所傷,然後快速地遠離他。他就是這樣的人,他就是那個刺蝟。
這樣的人,活得很辛苦、也很矛盾。一方面渴望朋友、渴望別人來愛他,另一方面,卻帶著怨恨、批判去對付所有靠近他的人。沒有人喜歡靠近刺蝟、喜歡被刺的。於是,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孤伶伶地、擁抱自己的寂寞。這就是他的人際模式,因此他經常感到無聊,也經常為自己的孤單寂寞感到怨嘆。
其實,沒有人天生是刺蝟的。如果你可以明白,這個刺,當初是怎麼長出來的,你就會心生憐憫。
好,我告訴你這個年輕人的刺是怎麼長出來的?
他告訴我,從小父母的感情就很不好,一天到晚吵架,再加上他們各自忙著工作,所以,自從有記憶以來,他就從來沒得到過父母的關心與注意。
他說,他從小就愛哭、也常哭,哭是因為得不到父母的愛與擁抱,哭是為了討愛。有一天,他哭得很厲害,當場卻被父親狠狠地賞了一巴掌,他說,從那一刻起,他決定不哭了。也在那一刻,他決定放棄父母的愛。
於是,那天開始,他不再信任任何人,他把自己的情緒關起來,他開始怨恨老天爺,為什麼要給他那樣的父母?他更怨恨這個世界,他覺得別人都比他幸福,覺得上天對他不公平,所有的人都對不起他。
這就是他憤世嫉俗的根源,你瞭解嗎?
聆聽他的故事,叫人心驚又心疼。同時,也叫我陷入一種無助的狀態,老實說,我也不曉得該如何幫助他。
當下,我能做的,就只是傾聽、傾聽,試著貼近他的忿恨與寂寞。然後,心裡不斷地默唸著:「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最後,我告訴他:「雖然你放棄了不再想要從父母那邊得到愛,但至少,讓我感動的是:你並沒有放棄自己。」
案主怔怔地看著我。不解。
「如果你也放棄了自己,那麼,你就不會來找我諮商了,不是嗎?我很感動,每次你都準時到,可見,你很看重這件事。而且,更讓我感動的是:每次你在我面前都表現了最真誠的自己,你從不遮掩,我想,如果你在外面也可以這樣跟人講話的話,朋友一定不少。」我解釋著。
他突然身體往後傾,若有所思。
然後,我有感而發地繼續說:「既然得不到父母的愛,那我們只好學會愛自己。自己給自己愛,這件事,是每個人的責任,而你,已經開始做了,不然的話,你不會想來找我談話的,不是嗎?」
聽我這麼說,第一次,他濕了眼眶。
會談完畢,我站起來,走過去,給這個年輕人一個輕輕地擁抱。在那一刻,他身上的刺,不見了。
他變得好柔軟、好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