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誰說「零疼痛」是天方夜譚?!

誰說「零疼痛」是天方夜譚?!

健康醫點靈

健康

2014-05-02 13:07

一天只花十分鐘的時間,利用軟式滾筒自體按壓放鬆, 就可以維持結締組織的水分和健康狀態,有效減緩肌肉緊繃,增加血液循環,並改善運動後恢復速速度。不管你是想要解決既有的疼痛問題,還是擺脫生活中的疼痛,你都可以一探當中潛藏的原因。

回顧過去,很容易就讓我想起幾件曾經引發我急性疼痛(acute pain)的事件。和祖母做天使蛋糕時,我燙到手,這是我頭一次經歷到這種會讓人慘叫的疼痛,而這種經歷是沒完沒了,像是被鐵鎚敲到手、鼻子撞到一扇落地窗、從樹上掉下來扭傷腳踝。還有一次是在十八歲的時候,開車為了閃避一隻鹿,方向盤一轉就撞向一棵樹。我的車全毀,頭部受傷還不輕,應該可以說明我當時有多痛吧。我的手指和腳趾經歷過的受傷次數不計其數,運動的傷害更是多到我數不清了。最近,我又不小心踢到茶几的桌腳,傷到腳趾頭。各位肯定也遇過和我類似的事件,那個當下一定都好希望時光能倒流,因為接下來要經歷的是急性疼痛。

引發急性疼痛的原因很簡單。只要一次的事件或外傷產生嚴重的傷害,就會伴隨強烈、有時是極度痛苦、令人無法呼吸的疼痛。人的神經系統利用疼痛引起你的注意,為的是避免進一步的傷害。然而,不要以為突如其來的疼痛就會是急性疼痛。沒遭遇實際的外傷事件,你還是可能經歷折磨人的疼痛。

嚴重受傷的當下,你應該立即打電話給醫師或到急診室。嚴重受傷處理之後,疼痛感通常會逐漸降低,然後成為較細微的訊息,提醒你必須對受傷區域做保護和休養。受傷痊癒的理想狀況是身體恢復健康,不再需要疼痛的訊號了。不過,嚴重外傷帶來的疼痛如果無法透過身體自癒過程完全消除時,它就會變成慢性疼痛(chronic pain)。


「正常」的不舒服

大家似乎最普遍卻難解的不舒服就是慢性疼痛。在疼痛轉變成慢性疼痛之前,它最開始通常會被大部分的人形容為「正常」的日常不舒服。你或許偶爾會感覺身體僵硬、痠痛、抽痛、沉滯、觸痛和緊繃。不過這些感覺變成長年的日常不舒服時,你會明白這種疼痛擺脫不掉了。慢性疼痛自此跟著你。

雖然我的第一個慢性疼痛在腳,但早在這之前我就已經感受到許多不舒服了。膝蓋僵硬、肩膀緊繃、手抽筋、下背痛……這些我早見怪不怪。我以為這些天天會發生的身體困擾不過是「健身」的一部分。我認同「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no pain, no gain)這句話的寓意,相信如果我沒感覺到一點不舒服,就是還不夠努力。如今回想起來,我當初真的浪費太多力氣在忽視或應付自己的疼痛。

過去視為正常的不舒服,現在我會把它當成是「疼痛前症狀」(pre-pain symptoms)。最近你也有以下任何疼痛前症狀嗎?
 1.今天起床時,身體覺得僵硬?
 2. 離開座位或運動後會覺得疼痛?
 3. 要爬一段樓梯時會不會讓你很想改搭電梯?
 4.有沒有發現自己會去調整、伸展、拍打或搓揉脖子或背部,試圖做放鬆?
    5.你的手腳會不會感覺僵硬或腫脹?
 6.身體的許多部位會有一些說不上來的疼痛或僵硬?

以上只是一些常見的疼痛前症狀。每一個到我這裡治療慢性疼痛的人,也都曾有過一個以上的其他疼痛前症狀。你是否也有過以下的經歷,而且狀況每次都超過一個星期:
 1.很難入睡或淺眠?
 2.不管吃什麼食物都會脹氣或消化不良?
 3.到了下午就會精疲力盡,或是有輕微的頭痛?
 4.才中午就覺得精疲力盡了?
 5.起床時會焦慮或喜怒無常?
 6.覺得自己浮腫,或者必須和體重奮戰?

很多人認為這些症狀是正常的。但是,當輕微的症狀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定期出現,或者疼痛前症狀從一個演變成三個,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接下來又該怎麼辦呢?

感覺僵硬和疼痛、有睡眠困擾、連續幾個星期或幾個月覺得身體浮腫,或者有超過一項上述的疼痛前症狀,你的身體或許是生病了。因此重要的是去看醫師、做檢查,評估這些毫無起色的症狀是否由潛在的疾病引起。一旦排除疾病因素,對於這些毫無起色的症狀,標準的醫學治療方式通常是用藥,可是潛在的原因並沒找出來或處理。單靠這種方式,慢性疼痛幾乎百分之百無法避免,而且疼痛的藥物治療或疼痛的「管理」解決方法只能減輕疼痛的症狀,而這樣的方式就是醫學治療僅有的採用選項。

治療疼痛前症狀的潛在原因,我有一個更好的解決方式。從實際治療經驗中,我看過很多人身上有看似不相干的多種症狀。然而,透過 MELT 療法(筋膜治療)處理這些潛在原因時,我也幫他們消除了慢性疼痛和所有的疼痛前症狀。

重點在於:疼痛和不舒服是身體試圖引起你注意的方式,讓你可以照料一下某個部位。我會幫助各位找到「某個部位」的所在,並告訴你要照料它有多麼容易。換句話說,我會讓你最後能夠擺脫疼痛和不舒服。無論你的疼痛程度是到達妨礙日常作息,或只是偶爾痛一下或覺得僵硬,在這裡我要告訴各位的是:你可以不必接受疼痛是老化或運動後的正常現象。 MELT 療法會幫助你解決這些疼痛前症狀,讓你不必和慢性疼痛一起過日子。


嚴重的誤解

大部分人以為,始於劇烈且顯而易見事件的任何疼痛才叫「急性疼痛」。然而,我的實際治療經驗中,聽過不少突發急性疼痛的案例故事都不是由嚴重傷害造成的。在陳述狀況時,客戶都會回想起疼痛發生於何時,以及當時自己正在做什麼。但他們當時正在做的事壓根兒很難讓人聯想到這種強度也會引發突如其來的疼痛,像是:綁鞋帶、伸手進車裡拿採買的食物、起床、做一個已經做過不下上百次的運動或瑜伽姿勢、爬樓梯、腳踩出浴缸、從座位起身、彎腰揀一枝鉛筆,然後就突然感到一陣痛讓人當場快休克了。這時他們就會打電話給我說:「蘇,救命啊!我不知道做了什麼,反正我的頭(脖子、手臂、背、膝蓋、腳)幾乎動彈不得。我好痛啊,不知道該怎麼辦!」

雖然這些疼痛來得突然,但我不認為這類例子裡的疼痛屬於急性疼痛。依我之見,這類型的疼痛是屬於慢性疼痛,它已經在暗地裡潛伏、慢慢擴大,等待爆發。我稱它為「突發的慢性疼痛」(sudden chronic pain),它比急性疼痛更常見。突發的慢性疼痛與急性疼痛最關鍵的區別在於,突發的慢性疼痛幾乎百分之百會完全形成慢性疼痛,這種疼痛要麼來了就消失,要麼就是來了之後便一直存在。比較棘手難辨的是,急性疼痛和突發的慢性疼痛兩者痛起來的程度相當。揀一枝鉛筆、爬樓梯和起床都不是很劇烈的外來傷害事件,而這些稀鬆平常的事不過是壓垮你身體的最後一根稻草。那麼,到底突發的慢性疼痛造成的原因是什麼?


慢性疼痛真正的元凶

慢性大小疼痛不管是突發或是來得緩慢,疼痛的源頭都是相同的──重複。別搞錯我的意思,重複(或者說一而再,再而三的練習)是好事。重複練習讓我成為最棒的老師,以及身體能量工作者。隨著不斷重複練習這些活動,我改善自己的技術,甚至變得更好。重複練習是人生中正常且有益的部分,並非你可以或應該試圖排除的事。然而,緩慢和突然的慢性疼痛的元凶是重複的動作和姿勢,並非許多人認為的老化或肌肉緊繃造成的。但你不需要去想該如何排除自己的重複習慣,因為在生活中加入 MELT 療法,就可以幫忙抵銷重複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試想一下:你每天或每星期會固定做哪些重複的動作(例如:打字或慢跑)和重複的姿勢(例如:坐姿或站姿)?一天當中,你有幾個小時是處在坐姿狀態?吃飯、開車、在桌前工作、看電視,再把在床上看書的時間加進來,這些都是你坐著的時間。如果坐姿不是你的重複姿勢,那是什麼呢?是一整天站著嗎?還是成天抱著小孩或追著小孩跑呢?記住,我在這裡不是要求各位為了擺脫疼痛就必須放棄人生的任何事。我要求你做的事只是一個星期抽出三次、十分鐘的時間。

在人體的組成要素中,提供支撐並維持穩定的是「結締組織」,學理上有名的就是「筋膜」(fascia)。結締組織包圍與支撐人體各個部位,包括肌肉、骨頭、神經和器官。它是一張 3D的立體網,毫無間隙地連接從頭到腳、皮膚到骨頭的一切組織或結構。人體內要說連接的組織莫過於結締組織了,它分布在整個人體。結締組織會製造彈性的結構框架,劃分、區隔和連接人體的一切。總之,結締組織其實是一個系統,提供全身一個無間隙的連結接續。

更令人驚訝的是,有研究證實結締組織系統很聰明,而且適應性強。了解並確定這個強大系統能為身體帶來多少功能,人類此時才踏進初始階段。從過去在學校所學,我學到的是眾人以為的觀點:結締組織是人體內被動的填充物質。結締組織長久以來被認為它的工作只有一個,那就是被動保護它包覆的重要結構,功能就和緩衝乖乖粒(Styrofoam peanuts)一樣。但結締組織系統(不是很多人以為的肌肉和骨頭)才是提供身體結構上的穩固支撐。這個組織不斷變形,並配合你的一舉一動和姿勢去支撐關節、骨頭和器官。而結締組織在擁有足夠液體量之下才能盡到它的任務。

日常生活中的重複動作和姿勢,導致結締組識因為過度的緊縮、牽拉和摩擦而流失水分。脫水讓結締組織的支撐、反應和適應變差,就會造成肌肉勞損、關節壓力,以及做任何肢體動作或姿勢(不管重複與否)過程中所必要的傳輸溝通中斷。這不單是喝水補充這麼簡單,而是讓液體在組織中活動。結締組織脫水是身體勞損和疼痛背後的原因,也是疼痛前症狀的催化劑。

這一點似乎很古怪,但對身體來說,動和不動都會逐漸流失水分。如果你每次在書桌前一坐就是幾小時,你的整個身體重量集中壓力在臂部和大腿,也讓這兩個部位的水分流失;同時在這種姿勢用力牽拉下,從頭部到尾骨的組織也會漸漸脫水。如果換成是一直練馬拉松,你重複集中在跑步的動作也會導致關節的摩擦,並用力牽拉結締組織的肌腱、韌帶和筋膜線。造成脫水的原因或許不同,但以上兩種狀態之下,結締組織都會失去賦予它生命力的液體;重要的是:人生也會逐漸乾涸。

這裡要說的不是壞事,反倒是好事。我必須和你分享的最棒新資訊就是,結締組織本身「可以治療」,而且「非常容易辦到」。新的研究發現這個組織並非過去大家想的那樣被動;在我們的健康和整體福祉中,它扮演積極活躍的角色。零疼痛過日子所缺的環節就在於:消除重複動作和姿勢的負面影響,方法就是治療你的結締組織。我要教你透過 MELT 療法,如何輕易讓結締組織回復為流動狀態。這個組織是需要你關照的,不管你現在是否有疼痛或疼痛前症狀,或者還沒有任何身體毛病、整體感覺還不錯。

無論你的疼痛屬於緩慢的疼痛、突發的慢性疼痛或急性疼痛,擺脫的方式都一樣,而且出奇的簡單。我要教你一天只花十分鐘的時間,利用軟式滾筒自體按壓放鬆, 就可以維持結締組織的水分和健康狀態,有效減緩肌肉緊繃,增加血液循環,並改善運動後恢復速速度。不管你是想要解決既有的疼痛問題,還是擺脫生活中的疼痛,你都可以一探當中潛藏的原因。第一次試過 MELT 療法後,你就會感覺到差別。現在,一切都操之在你的手上。一旦你的日子過得更輕鬆後,你會恨不得自己早一點知道結締組織的逆轉能力。我就是過來人。(本文選自第一章,陳若雲 整理)


作者︰蘇‧希茲曼(Sue Hitzmann, M.S., C.S.T., N.M.T.)  
擁有運動科學碩士學位,以及顱薦骨治療法和神經肌肉治療法的專業資格,是美國公認的身心動作教師和手療法治療師。她累積數十年在解剖科學和替代治療的實務經驗、研究和學習,最後開發了 MELT 這項零疼痛健身和長壽養身的革命性方法。她目前住在紐約。 

出版:臉譜出版(2014年4月)

書名:風靡全美的MELT零疼痛自療法:一天10分鐘,跟著頂尖專家筋膜自療,不靠醫藥解除全身的痛! 

    

延伸閱讀

富邦金、中信金、凱基金…7檔金融股連動漲起來,背後利多是?這檔被外資砍殺「照樣攻上短均線」
富邦金、中信金、凱基金…7檔金融股連動漲起來,背後利多是?這檔被外資砍殺「照樣攻上短均線」

2024-11-04

存股族必收!富邦金、中信金、凱基金…現在搶存金融股,殖利率直衝6%,這檔超猛股價上看80元
存股族必收!富邦金、中信金、凱基金…現在搶存金融股,殖利率直衝6%,這檔超猛股價上看80元

2024-11-21

存股族必看!傻抱金融股不如ETF賺得多?上半年只有中信金、京城銀在飆... 達人曝換股「雙面優勢」
存股族必看!傻抱金融股不如ETF賺得多?上半年只有中信金、京城銀在飆... 達人曝換股「雙面優勢」

2024-07-12

金融指數績效贏過高股息ETF?2025年金融股攻略:富邦金、中信金...長期存股這3檔最看好
金融指數績效贏過高股息ETF?2025年金融股攻略:富邦金、中信金...長期存股這3檔最看好

2024-11-11

金融股2025年股利預估值出爐!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它殖利率最高衝7%!兆豐金會有多少?
金融股2025年股利預估值出爐!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它殖利率最高衝7%!兆豐金會有多少?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