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成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可治癒的,只要接受適當的診治,一樣可以讓孩子得以擁有正常的人生。
文◎雙和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 陳淑惠醫師
康康是名國二的學生,7歲時出現莫名發燒、手腳瘀青、頸部淋巴結腫大、臉色蒼白等症狀,由媽媽帶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白血球數目竟高達28萬/cumm(正常值4千到1萬),且有許多白血病細胞,經診斷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白血球若高於10萬/cumm,除了會引發代謝異常,同時因血液太過濃稠,會使腦血管阻塞或出血(亦即中風)、肺部受損等。康康在住院第二天即出現嗜睡、意識不清等狀況,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康康的腦部有多處出血。給予積極治療後,康康腦部出血狀況解除,之後他繼續接受2年的化學治療、並再追蹤6年,目前疾病已經完成治癒。
白血病可分為淋巴性白血病與骨髓性白血病。在小兒急性白血病中,淋巴性白血病比骨髓性白血病約多3倍;而急性白血病又占小兒癌症的36%左右。淋巴性白血病好發於兒童,尤以3至5歲最為常見。
白血病可經由血液與骨髓檢查進行初步診斷,初診時的白血球數範圍可能介於500至近200萬/cumm之間,範圍很大。進一步診斷則必須透過骨髓針吸檢查,將抽取的細胞進行免疫表型檢查,並偵測染色體的變化。
有些染色體檢查並不能偵測出染色體的變化,可再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偵測。這些檢查讓醫師得以掌握病人白血病的特性,擬定治療方針。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是依各種預後因子,採「分群治療」原則,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與後遺症,且可保有優異的治療成績。
除非有早期復發等少數情況,大部份病童只需接受2至3年的化學治療,並不需要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接受化學治療期間,僅前半年有幾次需要住院接受化療,之後維持期的化療只須在門診進行即可,病童可以照常上學。
近8成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可治癒的,只要接受適當的診治,一樣可以讓孩子得以擁有正常的人生。
◎Box:認識白血病
血液中含有維繫生命的三種血球,分別為: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
紅血球由肺部攜帶氧氣到全身組織;白血球如同國家的軍隊,對抗入侵的細菌、黴菌、病毒等微生物;血小板則幫助人類免於出血。三種血球都是由骨髓所製造。
白血病是因骨髓中的白血球癌化所致。骨髓受侵犯後,影響正常造血,因紅血球低而出現貧血、倦怠、食慾差的表現;因白血球減少,引發感染和發燒;因血小板減少而容易出血。白血病也會使淋巴腺、肝臟、脾臟腫大。
◎醫師簡介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液腫瘤科主任醫師
慈濟幹細胞中心醫務主任
美國St. Jude Children Research Hospital骨髓移植臨床研究員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及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造血幹細胞移植臨床研究員
教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專長:小兒貧血、小兒出血性疾病、再生不良性貧血、血管瘤、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腦瘤、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威爾姆氏瘤、骨肉瘤與Ewing Sarcoma、橫紋肌肉瘤、肝母細胞瘤、視網暯細胞瘤、生殖細胞瘤、組織球增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