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人數已居所有癌症之冠,且更趨年輕化,醫師提醒,要改變高油、嗜吃肉類的飲食習慣,並定期進行糞便潛血篩檢或內視鏡檢查,才能有效預防。
雖然大腸直腸癌已成為台灣罹患人數增加最多的癌症,但還是有很多人認為,等到五十歲再擔心還不遲,但是依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所公布的調查顯示,從三十歲開始,在民眾腸道發現瘜肉的比率都已經超過五成,顯示大腸直腸癌罹患人數,未來只可能會更多與更年輕。
台灣癌症基金會去年舉辦「追捕瘜肉」大作戰活動,共蒐集超過四千五百份篩檢報告,並針對其中的七○一人進一步進行內視鏡檢查,結果竟在五成三民眾的腸道內發現瘜肉,其中三十到三十九歲比率為五成一、四十到四十九歲高達六成四,調查結果讓人震驚。
「瘜肉就可能是大腸直腸癌病變的徵兆!」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解釋,在年輕的族群中,有家族史的比率不到一成,顯見不當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才是造成大腸直腸癌年輕化主因,這些不當的生活習慣包括攝取紅肉、高熱量、高動物脂肪、低纖維、少蔬果,以及久坐少動缺乏運動。
賴基銘說,現代人吃得太好,導致什麼東西都過量,原本每人每天脂肪建議攝取量是二十五公克,但高油高熱量的飲食習慣,讓脂肪攝取量超出兩到三倍,再加上少動、少纖維,毒素就容易累積大腸內引發癌變。
腸癌病患最小才十四歲
腸癌病患最小才十四歲
賴基銘強調,雖然不是每個瘜肉都會變成癌症,但即使是沒有惡化風險的良性瘜肉,只要繼續維持高油脂、高蛋白的不良飲食習慣,十到十五年後還是有可能惡化為癌症,所以他提醒年輕人一定要每兩到三年定期進行糞便潛血篩檢。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則說,年輕人的大腸直腸癌大部分都是因為飲食習慣所導致。他看過最年輕的大腸癌病患是十四歲,追溯其原因就是因為喜歡吃香腸、烤肉等容易有毒性的食物。他說,香腸、火腿、肉干等加工食品含有亞硝酸鹽,一遇熱就會轉換成致癌的亞硝酸胺。
此外,愛吃肉也是年輕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王輝明指出,特別是紅肉類,除了有不好的飽和脂肪酸外,紅肉所含的胺基酸也是遇熱就易成為致癌物質異環胺,因此,最好多選擇白肉或魚肉為蛋白質來源。
王輝明也特別擔心環境汙染所造成的致癌物質。他表示,現在環境汙染很嚴重,甚至還不斷傳出食安問題,像是環境荷爾蒙戴奧辛、餵養飼料中添加的禁藥,這些致癌物質先被動物吃進體內,再進入到人體時就會不斷刺激腸道的纖毛,一旦過度刺激就會造成腸道細胞的癌病變。
腸道從運作正常到長出瘜肉大約需三、四十年,而瘜肉要變成癌症又要五到十年,以前大腸直腸癌發現年齡層約在五十歲以上,但現在民眾因為吃太多肉、愛吃油炸食物、工作壓力大、不吃蔬菜水果、不喜歡運動,種種因素累積,四十歲就發現大腸直腸癌已不足為奇。
王輝明建議,飲食習慣一定要徹底改變,每餐至少要吃七種不同蔬果,才能讓腸道有足夠的清道夫把毒素帶出體外;此外,不論是糞便潛血篩檢或大腸鏡篩檢,都要定期檢查,然後依照醫師建議確實回診,才能把大腸癌發生機率降到最低。
五年存活率超過九成
五年存活率超過九成
除了切除瘜肉外,目前在治療上,早期癌症的五年存活率都能超過九成,而且手術也都能盡量保存腸道功能,維持病患生活品質;至於末期患者(癌細胞轉移),除了既有的兩個標靶藥物外,衛生福利部近來核准了新的口服標靶藥物,研究顯示可以增加五成的癌症控制與三成的存活期,也為末期大腸直腸癌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戒六惡習遠離大腸癌
1.戒吃油炸類
環境荷爾蒙最容易累積在油脂中,不論是動物或魚類內臟,當吃下用大量脂肪所製作的油炸物,等於是把致癌物吃進體內,累積在腸道中引起病變。
2.戒菸酒
一份美國研究顯示,抽菸喝酒者比起一般人,罹患大腸癌時間提早了7、8年,而且大部分容易發生在大腸末端,即使可以手術也必須重建人工肛門。
3.戒紅肉類
紅肉含有較多飽和脂肪,只要以150℃加溫超過2分鐘,就會產生致癌物質;且紅肉所含的胺基酸遇熱也容易轉變成致癌物質異環胺。
4.戒吃燒烤類
1公斤的燒烤牛排所產生的異環胺物質,等於燃燒600支香菸的總量,還不包括可能產生的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質。
5.戒醃製加工品
加工品含有過多添加物,這些添加物除了本身可能含有致癌物質外,遇熱也可能導致成分轉變成致癌物質,累積會刺激腸道細胞癌變。
6.戒肥胖
研究顯示,若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40%,男性會增加3成、女性增加5成罹患大腸癌機會,建議BMI指數應該維持在18~24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