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去年國人10大死 因調查,癌症已連續31年蟬聯10大 死因之首,平均每100人中,就有28人死於 癌症。雖然癌症是奪走國人生命的最大殺手,不過,如果能早期抓出癌細胞,就有機會跟死神說再見。
一講到檢查癌症,多數人都知道子宮 頸抹片檢查,可以找出早期的子宮頸癌患者,大腸鏡檢查可發現大腸癌等,當然還有不少高階的電腦斷層、正子掃瞄檢查,能使癌症無所遁形。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們經常做的成人健檢,甚至是公司提供給員工的勞工健檢,從這份健檢報告中,也可「嗅」出癌味呢!
成人健檢不外乎是抽血、驗尿、超音波等檢查,但大家不要小看這些檢查,有些數據的異常或變化,當中可能隱藏著罹癌的風險,因此拿到報告時,可不要只當外行人看熱鬧,翻翻就算了,依照醫師建議,一步步檢視自己的健檢報告,或許可以找出暗藏的罹癌危機。
健檢報告 1
影像檢查
「拿到健檢報告後,要先注意影像檢查是否有異常。」國泰健康管理中心內湖健檢中心院長李宗諭分析,成人健檢中,最容易透露出癌症訊息的就是影像檢查了,像是乳房 超音波、乳房攝影、腹部超音波、胸部X光等檢 查。
健檢報告 2
體重
從衛福部提供給40歲以上、未滿 65歲,每3年1次的免費成人健檢,到從數千元, 甚至數萬元的自費健檢,不管是哪種健檢都會量身高、體重,你可不要以為,這不過就是一般的檢查,怎麼可能看出難纏的癌症?
「要是體重在短時間內遽降,可就要小心了!」李宗諭提醒,因為癌細胞會急遽增生,養 分需求量大,加速消耗能量,造成體重下降。如果沒有刻意減肥,生活作息正常,一般人的 體重變化,一個月頂多只會減少是1、2公斤。
健檢報告 3 代謝症候群和肥胖
注意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數值的變化。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蕭敦仁提醒,「有代謝症候群和肥胖的人,罹癌的風險就會增加。」男性罹患攝護 腺癌的風險會增加2倍,更年期 後的婦女,罹患乳癌的機會也 會提高2倍,另外,也會增加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尤其是 腰圍每增加1公分,大腸癌 風險就會增加3%。
根據國際癌症學會今年發表的統計顯示,肥胖的男性罹癌機會 比正常人增加14%,肥胖的女性則 增加20%。
健檢報告 4 肝臟檢查
肝病有「國病」之稱,根據估計, 國內B、C型肝帶原者至少有300萬人,而 B、C 型肝炎可能引發肝硬化、肝癌。李宗諭提醒,不 能光看GOT、GPT的肝功能指數來判斷肝臟 的健康,肝功能指數只是在評估肝臟發炎的狀 況,「肝硬化或肝癌,因為沒有正常的 肝臟細胞,無法分泌GOT、GPT,肝功 能指數可能是正常的。」
健檢報告 5 糞便檢查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癌症中心副主任賴基銘則認為,目前一般的健檢,光是要從驗大、小便和抽血看出癌症,並沒那麼容易,「不要以為健檢結果過關,就沒有罹癌,也不要看到健檢報告出現紅字,就認為是癌症,自己嚇自己,這時應找醫師進一步檢查。」賴基銘解釋,糞便潛血檢查可以作為大腸癌的篩檢,不過,看到大便有潛血反應也不用太緊張,「有很多人是前一天吃了鴨血、豬血糕、帶血的牛肉等,這時糞便也會帶血。」賴基銘說,此時應先排除是否為食物所引起。
健檢報告 6 血液檢查
血液檢查驗的白血球、紅血球和血小板,主要是在評估貧血、有無感染、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的指標。要是這些血液檢查的數量異常得高或低,在排除遺傳疾病的情況下,也要考慮是否有骨髓等血液方面的癌症。
健檢報告 7 尿液檢查
尿液檢查若是有出血反應,有可能是泌尿道發炎、膀胱發炎、攝護腺發炎等感染,或是結石等引起,若是排除這些問題,再進一步確認是否有腎臟、泌尿道等方面的腫瘤。
健檢報告 8 四癌篩檢
賴基銘認為,要從一般的健檢中,抽絲剝繭找出癌症有其難度,民眾除了做一般的健檢外,最好的方法還是回歸政府所提供的四癌篩檢,也就是篩檢子宮頸癌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乳癌的乳房攝影、大腸癌的糞便潛血檢查、口腔癌的口腔黏膜檢查。
以糞便潛血檢查來說,「過去一發現大腸癌 時,大多已是第3、4期(末期)了,但現在透過 篩檢,已可抓到早期的大腸癌患者。」賴基銘 表示,政府提供的這4項癌症免費篩檢,確實可 以早期發現癌症,對癌症的存活率有明顯的幫助,民眾應定期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