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台北出現39.3度的氣溫,創下百年最高溫紀錄。中醫師提醒,在燥熱季節,除可多喝生脈飲預防暑熱,還可多吃富含黏液的食物,養肝潤肺,既消暑,也為秋冬做好準備!
要對抗高溫,補水當然是最重要的,但是許多中醫師都發現,最近很多人中暑的原因,反倒是長時間躲在室內吹冷氣、沒有流汗所導致。中醫師王文娟就說,人體在夏天的運作,主要與心臟、脾胃等器官有關,如果水分與流汗比較少,血液就比較濃稠,會引起脾胃虛弱,可能出現嘔吐的現象。
但出汗狀況過多,則會形成中醫所謂的「氣虛」,出現胸悶、體倦、食慾不振、四肢無力等症狀,這時必須採用補氣方式調養,盡量去除體內溼氣。所以對抗高溫,就要遵行「降火、顧氣、養陰」三項原則。
很多人為了少些流汗,寧願躲在冷氣房足不出戶,其實這反而會讓身體更容易中暑。
適量流汗 是抗暑良方
王文娟解釋,人體運作依循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規律,夏天就是要適度運動、曬太陽,為秋冬季節做好準備,所以一定要有適量的流汗,這也是身體對抗暑氣最好的方法。
此外,王文娟提供自己預防中暑的小祕方──每天飲用「生脈飲」。生脈飲是以麥門冬五錢、西洋參與五味子各五錢半,以五百西西熱水沖泡至少悶十五分鐘;或者也可添加淡竹葉、金銀花、枸杞各二錢半等一起沖泡;可持續回沖一整天,是上班族很好的保養飲品。
若不習慣人參氣味,可用菊花五錢、甘草一錢,以三百西西的水沖泡,再加上適量蜂蜜,也是很好的預防中暑茶飲。王文娟建議,對抗高溫,可多吃蓮子、百合、薏仁、綠豆、絲瓜等有益消暑的食物。
如果出現頭暈、頭痛、頭昏腦脹等輕微中暑現象時,也可以用刮痧緩解中暑的不適。中醫師張家蓓說,刮痧主要是把體內的暑氣、溼氣、熱氣刮出來,但無預防中暑效果,所以出現不適時再用即可,但千萬別亂刮反而造成傷害。
張家蓓建議,刮痧應使用專用刮痧板,勿用會刮傷皮膚的湯匙、銅板,而且使用前要以七五%酒精消毒;如果覺得不夠滑順,可用米酒協助血液循環。刮痧部位以膀胱經為主,也就是脊椎旁兩條肌肉,由上而下單一方向刮,勿來回刮;力量適中、不需過大,刮出紅黑色小點最佳(三個小時後就會消退)。刮痧後最好喝上五百西西開水,幫助代謝。
時令立秋後,秋老虎發威,有時暑氣更逼人。民眾除了維持消暑的飲食習慣外,也要開始調整飲食選擇,特別是老年人,經歷一段時間的高溫後身體消耗較大,應該減少寒涼飲食,避免脾胃虛弱。
多喝薑湯 擊退冷氣病
離不開冷氣的民眾,張家蓓建議可以多喝點薑湯。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等三大功效,能擊退冷氣病。此外,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及胃腸功能較弱的慢性病患,吹冷氣時更要特別注意腹部的保暖。
張家蓓也發現一些慢性呼吸道病患慢慢出籠,門診人數增加了一到兩成。她特別提醒,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人一定要開始保養,尤其立秋之後天氣變得乾燥,在多喝溫開水外,多吃些富含黏液的百合、銀耳、黑木耳、梨等滋陰潤喉的食材,有助消除肺燥狀況。
立秋後要如何養生?張家蓓建議,飲食上「要增酸」,因為酸性食物能增加肝臟功能,抵禦過盛肺氣的侵入,可多吃蘋果、葡萄、楊桃、柚子、檸檬、山楂。秋冬最需要固護肺陰,多吃蜂蜜能發揮潤肺養肺作用,還有芝麻、杏仁等食品,也能補脾胃、養肺潤腸。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