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工作壓力、環境汙染、以及食品添加物的廣泛使用,有過敏體質的人越來越多,連出生不久的嬰兒也帶著黑眼圈,許多小朋友更是常常留著鼻涕來到門診,讓爸媽相當煩惱,紛紛於最近的門診詢問「三伏貼」何時開始。
由於工作壓力、環境汙染、以及食品添加物的廣泛使用,有過敏體質的人越來越多,連出生不久的嬰兒也帶著黑眼圈,許多小朋友更是常常留著鼻涕來到門診,讓爸媽相當煩惱,紛紛於最近的門診詢問「三伏貼」何時開始。
宜慶中醫診所院長劉育祺醫師表示,所謂的三伏貼,是指在三伏天進行穴位藥物貼敷,目的在於提升免疫、改善體質、預防感冒,屬於現代預防醫學的概念,在中醫養生醫學上稱為「冬病夏治」。
對於在天氣寒冷時好發的疾病,如感冒、氣喘、過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竇炎與支氣管炎、慢性胃炎等,容易產生這些症狀的族群,多為虛寒性體質,因此劉醫師表示,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的原則,在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隨之達到高峰,尤其是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炎熱的時期,此時肌膚毛細孔張開,於穴位敷貼溫陽、祛寒藥物,藥力最容易由皮膚進入體內,並且藉由天地間的熱氣引藥力到達難至之病所,能通過經絡氣血提升人體正氣,進而提升免疫力。
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症狀嚴重者配合中藥治療,更能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劉育祺醫師表示,在臨床經驗中,曾接受過三伏貼治療的患者,7成以上的患者肯定三伏貼治療對於預防冬季好發疾病的產生,確實有一定的效果。
根據農民曆,「三伏天」的算法是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稱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今年的初伏為7月13日,中伏為7月23日,末伏為8月12日,劉育祺醫師指出,由於台灣為海島型氣候,四季分別不如大陸型氣候明顯,因此穴位貼敷治療時間不必侷限在三伏天,整個夏季皆可接受治療,也可達到相同療效,並且根據個人體質不同,貼敷次數為3到6次,每次貼敷時間間隔約7到10天,連續治療3到5年便可達最大療效。
三伏貼取用穴位多為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的背俞穴,背俞穴是臟腑之氣傳輸到背部體表的位置,因此直接在背俞穴進行穴位藥物貼敷,可直接調理五臟六腑的功能,進而改善體質。此外,劉育祺醫師根據《養生16宜》中<背宜常暖>理論,建議夏天即使再熱,平日也要注重背部的保暖。因此除了呼吸道疾病有明顯療效外,子宮虛寒,月經不調,腸胃虛寒腹瀉,多種疾病應用三伏貼療法皆非常顯著,且有事半功倍之效。
圖片來源:《養生16宜》吳宏乾
劉育祺醫師提醒,三伏貼的治療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使用,有以下情形者不建議進行三伏貼治療:
1. 孕婦與三歲以下的兒童
2. 肺結核患者、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者、血壓過高不穩定者
3. 正在感冒、發燒、喉嚨痛、肺部感染者
4. 容易有瘢痕的體質、或皮膚過敏易起水泡者
三伏貼治療對於體質虛寒者效果為最佳,因此希望使用三伏貼治療的人,仍必須諮詢醫師後方可進行。貼藥期間禁食寒涼、生冷或刺激、辛辣食物,並且盡量減少出汗,以免過度刺激皮膚引發炎症反應;除此之外,治療期間盡量避免游泳或洗冷澡,以免毛孔收縮導致藥氣無法進入體內而影響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