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腳步已到,最擔心「中暑」造成生活上的不適,宜慶中醫診所院長劉育祺醫師認為,固護心氣、調理腸胃功能可有效預防中暑症狀產生。
夏天的腳步已到,最擔心「中暑」造成生活上的不適,宜慶中醫診所院長劉育祺醫師認為,固護心氣、調理腸胃功能可有效預防中暑症狀產生。
「中暑」的發生是因為人體無法有效地排出過多的熱量,導致對生理機能產生影響,輕微症狀有頭痛、頭暈眼花、疲倦、四肢無力、噁心、口渴、心跳加快、皮膚濕冷或乾燥、體溫正常或偏高、肌肉抽筋疼痛等;病情嚴重時將有熱衰竭或熱中風等急症發生,需緊急醫治。
容易產生中暑症狀的對象,暴露在高溫烈日下或於濕熱環境下時間過長者、勞動汗出過多者、水分補充不足者、腸胃功能受傷或虛弱者、氣血不足虛弱者等。
自5/5立夏開始,氣溫一天一天升高,午後雷陣雨出現頻率也變多了,夏季的「熱」和「濕」影響臟腑主要為「心」與「脾」。劉育祺醫師表示,中醫理論中,夏屬火,與心氣相應,心在人體的表現為「心主神明」,代表精神、意識、思維等高級中樞神經活動,若暑熱太過,汗出過多,在「汗為心之液」的中醫理論下,將耗損心氣,而有頭昏、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心跳加快、口渴、體溫偏高等症狀產生。
長夏屬濕,而「脾惡濕」,代表過多的濕氣將影響消化功能,而造成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噁心、大便黏膩不爽等症狀,因此可藉由固護心氣、調理腸胃功能預防中暑產生。
劉育祺醫師建議,預防中暑固護心氣方面,養生大家嵇康在《養生論》中便主張「心靜自然涼」,不要過曝曬於大太陽之下,並建議午睡,一則避炎熱之勢,二則可恢復疲勞。適量的清暑利濕食物可消除暑熱,避免心氣過度耗損,但不宜過量食用。清暑利濕食物包括:
瓜類,如西瓜、絲瓜、冬瓜、黃瓜等
烏梅湯、草莓、葡萄、檸檬、鳳梨、番茄、米醋
荸薺、莧菜、草菇、鮮藕、紫菜
預防中暑飲食調養方面,因為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較弱,人們的日常飲食應以清淡為主,清淡的飲食不僅可起到清熱、祛暑、斂汗、補液的作用,還有助於增進食欲,而少吃高脂厚味、辛辣上火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並且適時補充足夠的水分。
長夏的濕邪最易傷脾,因此長夏的飲食不僅宜清淡少油膩,還需以溫食為主;除此之外,元代著名養生家丘處機主張長夏飲食應「溫暖」、「不令大飽」。健脾利濕食物可調養消化系統功能,夏季飲食中不妨可適量食用。健脾利濕食物包括:
豆類:綠豆-清熱除濕、健脾
扁豆、四季豆-健脾
紅豆-健脾養血
碗豆、青豆-滋養肝脾
黑豆-養脾益腎
薏苡仁、茯苓、白朮、蒼朮、山藥
夏季消暑茶飲推薦
桑葉10g、薄荷6g、金銀花6g、菊花6g、荷葉10g、淡竹葉10g
1.以上中藥任選1-2味,用300-500ml水,煮沸後約10秒即關火;
2.或磨碎後,分別以300-500ml熱水沖泡。
3.去除藥渣後即可飲用,也可加另入白糖或蜂蜜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