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是小兒科常見的疾病,發生率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與胃腸炎。根據最新的統計結果顯示,年齡在2個月到2歲的發燒幼兒中,約有5%是因泌尿道感染所引起的。
加強警覺,盡早治療;注意局部清潔、多喝水
文◎雙和醫院小兒部小兒腎臟科 林佩儀醫師
除此之外,愈小的嬰兒,其泌尿道感染所出現的症狀表現越多樣性,需要家長和醫生相當的警覺才能盡早診斷,盡早治療。
嬰兒期的泌尿道感染經常會合併一些先天泌尿道畸形的問題,這些先天性的異常除了大眾熟知的膀胱輸尿管迴流症之外,其實包羅萬象,如果沒有進一步詳細地檢查並予以適當的處理,很容易因反覆感染,對腎臟造成傷害。
當懷疑泌尿道感染時,從尿液的常規檢查中可看出一些端倪,但要真正確定有無泌尿道感染,必須仰賴「尿液細菌培養」。
下泌尿道感染較不會引起發燒,可於門診開立口服抗生素治療。但若發生上泌尿道感染,尤其是腎盂腎炎,必須住院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再加上口服抗生素治療7~14天。
目前的研究均顯示,及早發現泌尿道感染,即時給予正確治療才是減少未來進一步導致腎臟受損的最佳方法。建議家長一旦發現孩童有不明原因的發燒、血尿、膿尿、活動力不佳、食慾不佳、腹痛、嘔吐等情形時,應儘速帶至醫院,接受必要的尿液檢查。
此外,父母應教導孩童注意生殖器的衛生,大女孩在大小便後務必保持會陰生殖器的清潔,男生如因包皮過緊而引起感染,則可依醫師建議接受適當的處置。平時應注意局部清潔、多喝水、不憋尿、不便秘,以預防泌尿道感染的發生 。
◎box:兒童泌尿道感染的因素
細菌的因素:最常見的菌種是大腸桿菌,約佔80%。
會陰、尿道或包皮的因素:附著於會陰部附近的腸道細菌,經尿道口上行感染尿道、膀胱、輸尿管與腎臟。
膀胱的因素:有一些膀胱的排尿機能障礙,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例如:過動膀胱、長期憋尿、神經性膀胱、嚴重便祕等。
先天泌尿系統畸形的因素:在泌尿道感染的小朋友中,40~60%的比例有尿路畸形,其中80%是膀胱輸尿管迴流症。
◎醫師簡介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小兒腎臟科研究醫師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教職:雙和醫院臨床教師
專長:一般兒科、兒童預防注射、小兒泌尿道感染、小兒腎臟疾病、血尿、蛋白尿、排尿異常、先天性尿路異常、多囊腎、小兒腎臟超音波
本官網專欄內容及言論觀點僅為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今周刊立場。
封面圖:Oxfam International, CC Licen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