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又掉進了毒食品的風暴中,不僅有毒醬油、毒澱粉,就連牛樟芝都傳出有傷腎、腫瘤等毒性;專家提醒,研究報告都只能當參考,要「食」得安心,唯有均衡飲食才是最有效的作法。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這次被用來做成毒澱粉原料的「順丁烯二酸」,原本是一種用於製作油漆、黏著劑、防腐劑的原料,在台灣可以用在製作食品容器上,但業者為了大量節省成本,並提升口感與延長保存時間,竟將它用在製作澱粉原料上。
一包餅乾含三種添加物
「台灣洗腎的人口為什麼這麼多?對比這些毒性物質事件原因,不言而喻。」同樣身為腎臟科醫師的林杰樑不禁感嘆。廠商為了增加口感或色澤,在食物中添加化工原料成為食品添加物,這些添加物在人體中便扮演著「毒」害身體的角色。
可別以為食品添加物影響範圍很小,如果進到便利商店隨手拿起一包餅乾,仔細看看它的食品標示,你可能會被嚇一大跳,至少都含有三種以上的食品添加物,也難怪曾經有一份調查研究顯示,台灣人每天至少吃進了三十種以上的食品添加物,相當驚人。
「食品添加物雖然沒有急毒性,但若是長期食用一定對人體有害。」林杰樑說,透過這些事件,大家都知道食品添加物不是好東西,但卻不知道,其實我們的食物正逐漸被「加工食品」所取代。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吃麵、吃粄條不如吃飯;直接吃豬肉,勝過吃肉鬆、貢丸等。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指出,台灣因為外食人口多,口味愈來愈重,也讓添加物的狀況愈來愈嚴重。其實食材愈簡單,添加物就愈少,吃得愈簡單,吃進添加物的機會就愈小,自然就能避免毒害。
膳食纖維有助體內排毒
蘇秀悅還建議,平常就應該多吃全穀類的食物,像是燕麥、糙米飯,不僅可以增加膳食纖維,也能扮演「清道夫」角色,協助人體把這些毒物帶出體外。
然而,食品添加物只是冰山一角,台灣人好吃「健康食品」的心態,也讓人膽戰心驚。
根據中山醫學院的一份調查發現,吃愈多健康食品的人,對於自己身體狀況的安全感愈高。代表這些人有一種心態,只知道要「多吃」健康食品,卻不願意改變少運動、菸酒、飲食不節制等壞習慣。
以最近的「牛樟芝」事件為例,許多人把它奉為養身聖品,直到有媒體揭露恐具有毒性,才引發軒然大波。
林杰樑認為,過與不及都不好,許多健康食品的研究,都只做到細胞甚至是動物實驗,進到人體之後會變得如何,卻沒有人敢打包票。
「很多人都知道要適量,但你知道自己適合多少量嗎?」林杰樑分析,當抗氧化物變成過氧化物,傷害就會造成。
專家也提醒,研究數據與報告都只能當參考,即使是適量服用也只有短暫功效,長期服用只會增加身體負擔。
健康食品吃多反而傷身
像是服用維他命E可以預防攝護腺癌,但研究卻顯示,與沒有服用的人相較,服用維他命E的人,卻有較高的死亡率。
最健康的辦法,就由日常生活周遭開始。做好飲食控制,多樣化的均衡攝取各種食物,不抽菸、不喝酒,少鹽、少油脂、多纖維,最後再搭配多運動,其實延長的壽命,比起原本服用健康食品的人更長久。
食得安心防毒8招
1. 多吃新鮮食品,少吃加工食品,也要注意天然食品中有無添加物。
2. 加工食品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廠商,且包裝上有衛生機關檢驗合格的標示。
3. 注意產品標示,特別是食品添加物的種類與劑量,有看不懂的物質最好少碰。
4. 食材內在的品質,應遠超過於食材外觀或味道的要求。
5. 顏色過於鮮豔或明顯似假的食品,千萬不可碰。
6. 路邊攤販或自銷自售的食品更應特別注意,因為可能添加了不知名物質,若無標示更難分辨。
7. 許多乾貨都需要浸水發泡,例如香菇、金針、干貝等,浸泡過的水一定要丟棄,切勿將之作為羹湯使用,否則溶於水中的毒性物質將進入人體。
8. 盡量少喝飲料中的添加物,例如粉圓、粉粿等,因為不僅吃進的是空熱量,而且無法得知製作過程,容易添加不知名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