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繼過世的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與法國華裔畫家趙無極,晚年都深受失智症所苦。醫師指出,多蔬果少油脂、多動腦多社交,才能避免失智症上身!
據衛生署所公布的最新流行病學研究,台灣失智症的盛行率為四.九七%,換算下來大約每二十位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而且狀況隨著年齡增加更趨嚴重;到了八十歲以後,比率甚至上升到每三個人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
中風患者罹病風險高
邱銘章指出,很多人把失智症患者當成「老番癲」,以為老人家都喜歡耍小孩子脾氣,卻不知這就是失智症的前兆。他舉例,老化反應是可能突然忘記某件事,但事後會想起來,失智者則會對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完全忘記。
一般大家所熟知的失智症多是指阿茲海默症,這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造成腦部神經細胞受到破壞,曾經罹病的名人包括美國前總統雷根;另一種較常見的則屬於血管性失智症,主要是中風導致腦血管循環不良,造成腦細胞壞死,柴契爾夫人與趙無極應都屬於此類。
邱銘章說,中風病人若存活下來,約有五%會罹患失智症;追蹤五年後發現,得到失智症的比率會提升到二五%,顯見若腦部血管曾發生阻塞,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然而,中風有時是沒有任何症狀的。新光醫院曾進行過統計,不論是一般健檢或是社區健檢人口中,都有四%到六%的人曾出現「不自覺型」的腦中風。
新光醫院中風中心主任連立明指出,這些人都是透過核磁造影之後才發現腦部有些微小的空洞;而根據國外文件報告,毫無症狀的腦中風患者,在未來兩到四年,再發生中風的機率會比一般人多出二到十倍,相對也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因此他建議,四十歲以上有家族病史或是有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的人,最好接受比較精密的腦部造影檢查。
及早發現治療防惡化
輕微認知障礙如何判別?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了十大警訊供大家參考:一、記憶減退影響生活或工作;二、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三、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四、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五、判斷力與警覺性變差;六、抽象思考出現困難;七、東西擺放錯亂;八、行為與情緒出現轉變;九、個性改變;十、活動與開創力喪失。
國泰汐止分院神經內科主任曾元孚建議,可以多注意家中長輩的生活舉動,像是常忘記關瓦斯、常叫錯孫子的名字、明明吃過飯了,還會反覆問有沒有吃過,如果有這些情形,則應就醫。
至於如何預防失智症,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建議,包括葉酸、維他命B群、深色蔬菜、豆漿、豆腐、魚類等,都有研究顯示有助預防失智症。總之就是要維持少油多全穀類,食材與食物顏色多樣性的健康生活習慣。
預防失智症9招
1. 多動腦:
多從事刺激大腦或開創性的活動,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像打麻將、橋牌等。
2. 多運動:
每周規律運動2次以上,可以降低相對風險達六成。可進行有氧運動、太極拳、游泳等。
3. 採地中海飲食:
採用低油、低溫烹調的地中海飲食,可以降低相對風險達七成以上。建議多蔬果、全穀類,採用不飽和脂肪酸、少吃飽和脂肪酸。
4. 多社會參與:
孤單的生活方式容易使人退化,增加患病風險;多參與團體有助增加大腦的血液灌流量,降低四成罹患風險。
5. 少三高:
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都會增加罹患風險。其中收縮壓若高於160mg/dl,會增加5倍罹患風險。
6. 少肥胖:
BMI超過30,罹患風險將提升3倍。
7. 避免頭部外傷:
頭部曾受到重創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騎車一定要戴安全帽。
8. 不抽菸:
持續抽菸者的功能退化速度會比一般人快,也會提升2倍的罹患風險。
9. 不憂鬱:
罹患憂鬱症的人,會比沒有憂鬱症者提升2倍的罹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