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後,又是進補時節,除了食補之外,各式藥酒也很流行,但近來卻傳出有民眾因為喝了藥酒反而中風。每個人體質不同,應在在醫師建議下服用較有保障。
一位年過七十歲的老太太,眼見家裡釀製許久的補藥藥酒放著沒喝,於是隨興地倒了一杯來喝,沒想到原本健健康康的老太太,竟然出現了半邊癱瘓的中風症狀。
不少人疑惑:「藥酒不是很溫和的嗎?怎麼會補過頭呢?」中國人是個「好補」的民族,從食材、藥物到酒,只要是能補身的,都願意一試。特別是藥酒,絕大多數都是鄉里民眾間口耳相傳,「某某人說吃了很有效」一句話傳開來,彷彿馬上變成靈藥仙丹,不僅四處尋找有無相關藥酒,甚至還拿著似是而非的藥酒成分單仿製。
體質不同 藥方也不同
中醫師張家蓓就說,這是中國人最大的毛病,總是看到或聽到自己想看想聽的,卻都沒有好好想想「這種藥酒適不適合自己」。舉例來說,若以鹿茸、人參為主成分,主要功效為補腎抗衰老,較適合腎陽虛體質的人服用,一旦溼熱體質者誤用,結果就會天差地別;服用後不僅會造成全身燥熱不適、口乾舌燥,若仍持續服用,就會引起血壓飆高,中風機率當然就會增加。
藥酒之所以會以「酒」為介質,是看重酒精能通行經絡,促進人體吸收,又能通過血腦障壁(腦部保護機制。可以避免部分外來物質或傳導物質進入到腦部影響功能),帶動藥效進入到腦部。
張家蓓指出,中藥的成分與藥理作用非常複雜,一般中醫將藥酒區分成進補與治療兩種,像是補血、壯陽、滋陰屬前者,後者則以化痰、理氣、行血為主。每個人體質與問題不同,必須用不同的藥方,「怎麼可能用同一種藥方就能解決所有人的問題。這就是中醫常提醒的,切忌千人一方。」
張家蓓以常見的藥酒解釋,氣血雙虧、脾氣虛弱、肝腎陰虛者,適合進補五味子酒、人參酒等滋補型的藥酒;風溼病患者則可以選用五加皮酒、風溼藥酒、木瓜酒等祛風溼藥酒;至於鹿鞭壯陽酒、淫羊藿酒、參茸酒、海狗腎酒等屬壯陽藥酒,適合腎陽虛、勃起功能障礙者。但這只是大原則,服用前最好還是要諮詢專業的中醫師。
中醫師王文娟也說,每個人體質不同,適用的藥酒當然也不一樣,更細的甚至還要以季節、性別來區分使用。但因為掛上「藥酒」或是「補酒」的名字,反而讓人忽略了其實藥酒也是一種藥物,必須控制劑量。
「中醫有說:藥酒補虛損,宜少服,取緩效。」王文娟提醒,喝藥酒絕對不是多多益善,每個人除了依照自己對酒精耐受性不同調整外,一般每次服用最好不要超過三十毫升,一天最多三次,喝多不僅會喝醉,還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
儲存最好不要超過五年
還有些人誤認「藥酒要越陳年越好」。王文娟指出,藥酒與一般酒類絕對不同,浸泡過藥材的藥酒,儲存最好不要超過五年,因為酒精度在此時已經下降到無法帶動藥效的程度,「若發現藥酒開始出現酸味或是大量沉澱物時,代表酒質已經轉變,千萬不要再飲用。」
張家蓓還發現民眾喝藥酒有個壞習慣:總是在聚會用餐時拿出來招待親朋好友。她說,藥酒就是一種藥物,如果與食物一起搭配服用,會影響藥效;因此,服用藥酒還是與服用西藥規矩一般,飯前飯後也要分清楚,這樣才能確保效用。
張家蓓最後提醒,不論用什麼方式補冬,一定都要先確定自己體質形態,再考量最近的身體因素,最好先從低劑量開始服用,若未有特殊狀況再慢慢加重劑量。千萬別把自己當成藥酒的白老鼠,屆時發生意外,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點選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