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斑家蚊傳染的日本腦炎,過去以兒童罹患居多,近幾年成人感染有上升趨勢。醫師呼籲,目前正值日本腦炎的流行高峰,民眾外出應做好自我防護,以免被蚊子叮咬;若生活環境有感染之虞,最好施打疫苗。
另一名三十歲的陳小姐,與男友約會時遭蚊蟲叮咬,出現發燒症狀,原以為是感冒而不以為意,後來發現自己與男友通電話時,卻突然無法說話,送醫診治後,也確認罹患日本腦炎,併發失語症。
感染者成人居多
台灣每年五至十月為日本腦炎的主要傳染期,六月為流行的高峰;三至九歲以下的孩童為最主要的感染對象,但近年來發現,受感染者已轉為以成人為主。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說,今年日本腦炎比往年來得早,截至七月底,已有二十六例日本腦炎成人病例。
周志浩解釋,台灣的幼兒已普遍施打日本腦炎疫苗,大大降低兒童的日本腦炎發生率,但成年人體內的抗體可能已消失,當免疫力下降時,被帶有病毒的蚊子叮咬,就有可能感染。
日本腦炎並非細菌所引起,而是一種以蚊子為媒介傳染的病毒性急性腦膜炎,主要的病媒蚊是三斑家蚊。
周志浩說,日本腦炎病毒常存在於野鳥與野豬身上,尤其在豬身上會大量繁殖,但豬不會因此生病;可是當三斑家蚊叮咬豬隻,吸進病毒在體內繁殖之後,再叮咬人,人就有可能發病。
初期症狀類似感冒
病毒會在人體內潛伏五至十五天,患者初期症狀與感冒相當類似,會發燒、全身痠痛、頭痛、噁心、嘔吐、食欲不振或輕微呼吸道感染。
馬偕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郭建峰表示,大部分人感染日本腦炎都是無症狀感染,就是只有一些類似感冒症狀,不會引起腦膜炎。即使早期診斷感染日本腦炎病毒,也束手無策,不過所幸多數人都是輕症,並不會侵犯到腦部神經。
但如果病毒侵害腦部,就很可怕了,會造成患者功能、行為的改變,出現昏迷、痙攣,及神經性後遺症,像是語言障礙等;有些人還會出現精神性後遺症,包括脾氣暴躁、性格不正常等。
據統計,日本腦炎的死亡率約在五%至二五%,以小孩與老人的死亡率較高。
郭建峰進一步指出,日本腦炎與腸病毒、腮腺炎病毒、黴漿菌、皰疹病毒及其他病毒引起的腦炎或腦膜炎,症狀極為類似,臨床上很難分辨,必須仰賴病毒的培養或血清學檢查才能確定。
通常缺乏經驗的醫師無法立即判斷病患是否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必須為患者做腰椎穿刺才能確診。
有疫苗但沒特效藥
目前雖有疫苗預防日本腦炎,但民眾一旦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卻沒有藥醫。
郭建峰說,治療日本腦炎並沒有特效藥,只能緩解發燒、腦壓過高等相關症狀,讓患者逐漸改善症狀。若已傷及腦部神經,影響到計算或語言中樞的病人,受損的腦神經雖然仍有可能復原,但需要長時間復健。
所幸,日本腦炎病毒在人體內並不太會繁殖或倍增,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在發病中的日本腦炎病人身上或血液中,還沒有發現被分離出來日本腦炎的病毒;也就是說,日本腦炎病毒不像感冒病毒一樣,會經由人傳人,必須被三斑家蚊叮咬,才會感染,所以民眾不用過度恐慌。
醫師提醒民眾,目前正值日本腦炎流行季節,國內自一九六八年起,新生兒全面施打日本腦炎疫苗,現今四十歲以上的成人,多半都沒接種過疫苗;若工作或住家環境有感染之虞,最好到醫院自費施打疫苗,並注意環境清潔,做好防蚊措施。
打疫苗防日本腦炎
日本腦炎是由感染日本腦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腦膜炎,流行期多在每年的5到10月,所以又稱「夏季腦炎」。
傳染媒介:主要是三斑家蚊及環紋家蚊。
傳染途徑:主要是蚊子叮咬帶有病毒的豬隻等動物後,再叮咬人體造成感染。
潛伏期:典型日本腦炎的潛伏期約5至15天。
感染症狀:會出現發高燒、頭痛、噁心等症狀,嚴重者伴有嘔吐、抽筋、意識障礙等現象,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施打疫苗:台灣在1968年開始對幼童全面接種二劑疫苗,其後日本腦炎病例數便逐年下降。近幾年,成年人感染日本腦炎的案例有增加趨勢,推測可能是成年人體內的抗體已消失,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建議,居家附近有豬舍的民眾,可考慮追加注射一劑日本腦炎疫苗。
防蚊叮咬方式:
1.清理溝渠積水、在豬舍掛捕蚊燈等。
2.盡量避免在日出及黃昏期間停留室外,特別是在鄉村地方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處活動。
3.在身體外露部位塗驅蚊劑,盡量穿長袖衣褲,可以減少被蚊子叮咬的機會,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