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幸運的是,他是在第一期就發現罹癌,根據現有的治療方式,攝護腺癌五年內存活率高達九成八,於是巴菲特頓時成為醫師眼中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模範案例。
巴菲特罹患攝護腺癌消息一出,許多男性也開始關心起自己攝護腺的問題。其實在歐美國家,攝護腺癌發生比率通常是所有癌症的第一名,主要與種族基因有關。而在台灣,攝護腺癌在男性十大癌症中雖然是中段班,但是每年新增個案數也多達三六○○人左右。
就像乳癌之於女人一樣,攝護腺癌也是男人天敵。因為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一個腺體,位在膀胱與尿道連接處,正常大小像是一顆核桃,隨著年紀增長,腺體會開始增生,當增生組織壓迫到尿道,就會出現尿不乾淨、頻尿、急尿、漏尿等攝護腺肥大症狀,而當癌細胞出現在攝護腺體時,則會成為攝護腺癌。
高油脂飲食是致病主因
「攝護腺癌幾乎沒有什麼症狀,一直要到晚期癌細胞轉移之後,才會開始出現併發症。」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吳季如指出,癌細胞若轉移至骨骼,會造成疼痛與神經壓迫,若轉移至骨盆腔與腹膜淋巴腺則會壓迫到輸尿管,造成血尿等比較明顯的症狀。
「還好巴菲特只是第一期攝護腺癌,即使他已經八十一歲,應該不會影響生命。」吳季如說,如果癌細胞沒有病變、檢驗結果也屬於低危害度癌細胞,除了服用一些荷爾蒙藥物控制,還能做一些比較積極的根除性治療,像是利用海福刀(HIFU)微創標靶治療、冷凍療法等,都不用負擔手術風險,即能很準確地清除癌細胞。
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任崔克宏指出,目前認為高油脂飲食是造成攝護腺癌的主因。「高油脂會增加體內血液雄性素濃度,造成細胞變異的機會就越大。」他舉例,在美國曾有一項研究顯示,第一代移民到美國的華人,罹患攝護腺癌比率與東方相近,但是第二代華人罹患攝護腺癌比率則與歐美人種一樣攀升到第一位。由此可見,飲食習慣西化確實會提高罹患攝護腺癌風險。
抽血、肛門指診
幸運的是,若能早期發現攝護腺癌,存活率其實非常高。「若是第一期患者,接受手術或放射線治療,五年內存活率高達九八%。」崔克宏說,就算是癌症進入到第二期,五年內存活率也高達九成。
該怎麼樣早期發現攝護腺癌細胞呢?崔克宏主任表示,攝護腺癌好發於五十歲以後,因此建議男性五十歲後應該每年都要進行抽血檢查,檢驗血液中攝護腺特定抗原PSA的濃度。除了抽血之外,也要合併做肛門指診。「因為指診的準確度滿高的,若是摸到攝護腺體表面不規則甚至出現硬塊,很可能就是癌細胞病變,這時就要取檢體做切片檢查,確認是否為攝護腺癌。」
目前針對攝護腺的治療,一般建議第一、二期患者,可以採取較積極的治療,一般會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是由於控制陰莖的神經正好在攝護腺體旁邊,因此術後會有兩到三成病患會出現勃起功能障礙;若不想開刀,也有放射線、電療、電刀刮除、冷凍療法等可以參酌。至於晚期攝護腺癌就只能靠荷爾蒙療法與化療藥物延緩癌細胞生長。
崔克宏指出,目前較新的療法是海福刀,利用一個超音波探頭由肛門進入,將熱能聚焦至殺死癌細胞。由於這是用3D立體影像搭配電腦精密控制,因此較不會傷害神經,適用於第一、二期癌細胞仍未轉移的早期攝護腺癌。但健保並未給付,價錢依據各家醫院而有所不同,一般大約在三十至三十五萬元左右。
攝護腺癌有如放在男人身上的一顆不定時炸彈,除了超過五十歲一定要檢查外,如果有家族史或是雄性素分泌過於旺盛的男性,更要把檢查時間提早到四十歲。只要能按時追蹤攝護腺狀況,即使確定罹癌,多半也會像巴菲特一樣只是癌症早期,透過適當治療還是能有很高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