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與現代人生活息息相關,不論工作、玩樂都要用電腦,姿勢不良,更讓筋骨痠痛患者激增。年輕族群患者大部分是電腦族,腰痠背痛、肩頸僵硬已不再是老年人專利。
腰痠背痛對現代上班族而言,幾乎已是家常便飯,但如果緊繃或痠痛的現象並沒有因睡眠或按摩放鬆獲得改善,就要小心你已經「病入膏肓」,成了電腦重度使用者經常出現的慢性疼痛症候群。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研究發現,每天只要操作電腦超過六小時,發生慢性疼痛症候群的機率就會大增,其中原因多半都是因長時間使用電腦的姿勢不正確所造成;輕微的有「滑鼠手」,手腕、手肘、肩膀痠痛,且活動範圍受限,嚴重將會誘發頸椎、胸椎旋轉或錯位,導致上背出現長期或急性疼痛。
透過專業醫療對症下藥
在上背疼痛中,最常見的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又稱為「肌膜炎」。林口長庚醫院北院區中醫針傷科主治醫師李科宏表示,從中醫的觀點來看,疼痛的產生原因主要是「氣滯血瘀」,氣血循環瘀阻不通,必須祛瘀、活血、通絡,當氣血通暢則疼痛痠楚自然解除。
因此,當中醫觸診時發現肌肉緊繃、凹凸不平、不對稱時,可能就是筋膜不順,李科宏特別強調,看似痠痛的點,其實可能跨關節影響整片肌肉,而最疼痛的點往往不見得是病因。
筋膜疼痛患者會長期肩頸部痠痛,且有偶發的劇烈疼痛,若無適當治療,會產生更多的「疼痛點」,且持續存在,更進一步將發展出頸項背牽引痠痛,不能俯仰轉側活動,肌肉痙攣,有壓痛,令人難以忍受。
如何檢測自己是否成為慢性筋膜痠痛患者?發現肩頸痠痛僵硬,不自覺會習慣性聳肩、捶背;局部有明顯痛點,且經過多次、各種治療都沒有緩解根治,甚至不壓也痛;頸椎緊拉背部,以致無法平躺入眠,只能側睡。很可能你就是「病入膏肓」的慢性疼痛受害者。
例如上背部長期同一痠痛點的患者,就是所謂的「病入膏肓」,屬於慢性疼痛症候群,這類病患病徵往往以「年」來計算。嚴重時急性疼痛,甚至引發全身一定路線的傳導性疼痛,完全不能做某動作;舒緩後若沒有治癒,經年累月又姿勢不良,就轉為慢性患者,有時還有胸悶現象。
李科宏表示,膏肓處的肌肉群構造特殊,非常複雜,生長方向有直、有橫,有的還呈斜軸,若此處痠痛,單靠上下提肩、頸部運動、背部伸展,效果不佳;最好還是盡快就診,透過專業醫療對症下藥。中醫會視病症的急慢、輕重、廣深程度有不同處置,通常會透過熱敷、按摩推拿等手法、對應穴道針灸調節,甚至拔罐、放血,使經絡氣血通暢。
練習放鬆~伸展運動及穴道按摩
若無法避免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造成輕微的筋骨痠痛,長庚醫院北院區中醫骨傷科住院醫師何欣怡示範幾個簡單的頸背伸展運動及穴位按摩,提供電腦族放鬆並舒緩疼痛;疼痛若持續超過三至四天未改善,建議就醫檢查。(動作圖如下)
1. 頸部伸展運動
想像頭頂有360度的圓圈,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緩慢用頸部畫一大圓,前後、左右及45度側邊等各個角度都停留5秒鐘,以手輔助按壓頭部以加強對某些肌肉的伸展,效果更佳。
2. 肩膀伸展運動
提高肩膀,慢慢往後以最大範圍畫圓後,用力夾緊肩胛骨,讓每個肌肉伸展或收縮到極限。
3. 背部胸部伸展
慢慢深呼吸,同時抬頭挺胸,雙手肘彎曲至手部達到肩部高度後,前臂及手腕往後旋轉至底,下背部往後彎延伸擴胸,接著吐氣時雙手慢慢回復自然下垂。
4. 風池穴按摩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耳朵正後方,兩條大筋外緣凹陷處,與耳垂齊平,左右對稱,適度按摩可以疏通經絡氣血,舒緩肩頸及頭部的痠痛不適。
療程較久須有耐心
李科宏提醒,患者要有耐心,慢性患者的療程至少需要三個月,每周至少治療一次,切勿治療兩、三次感覺改善就停止;或認為二、三次沒有太大改善就轉至其他科別,等於半途而廢得重新治療。此外,亦可依體質,配合內服中藥調理,打通氣血,舒緩情緒,改善肌肉易緊繃、痠痛的體質。
至於民眾因痠痛,常自行去藥房購買消炎止痛或肌肉鬆弛的貼布、藥膏,簡文仁指出,這只能應急,治標不治本。
若要治本,還是得從自身做起。簡文仁指出,避免「姿勢不對、用力不當、肌力不足、久滯不動以及勞勞不休」五大禁忌,他建議電腦族:
一、最好選擇一張可以靠背的椅子,並使用靠枕支撐腰部,切勿長時間維持同一坐姿,應間歇轉換姿勢來促進血液循環。
二、使用鍵盤或滑鼠時,應靠近擺放身體,避免過度伸展前臂,尤其兩手腕不宜懸空,輪流使用手部多點接觸桌面,不要某一點長時間壓桌。
三、打電腦時不宜蹺腳,長時間蹺腳會造成骨盆側彎、腰大肌發炎。
四、平均每五十分鐘應離開座位伸展筋骨,並養成多喝水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