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台灣有超過一半的青壯年血管年齡出現早衰現象,男性更高達近八成,代表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相對增加,不論是肥胖族或是久坐辦公室的民眾,都是高危險群。
保健食品業者針對四二一名、二十一歲到八十歲民眾,以動脈硬度檢測儀進行血管年齡檢測,結果四六%受測者的血管年齡超過實際年齡,二十到三十九歲年齡層竟有五三%血管提前老化。
如果再從性別區分,男性的血管超齡比率不僅多出女性將近一倍,二十到三十九歲的青壯年族群中,更有將近八成(七六%)男性的血管年齡提早進入老年期。
很多人以為血管年齡老化一定與肥胖有關,從這個研究發現,可能只說對了一半!調查中,腰圍和血管年齡都超標的民眾超過四七%;即使符合健康腰圍的標準身材,不論男女,一樣有高達四七%的人,血管年齡嚴重老邁。
BMI正常也躲不過
如果你認為BMI(身體質量指數)正常就沒有血管年齡問題,也是大錯特錯。經過交叉分析後,有超過六四.六%的民眾血管出現早衰現象,但僅三○%民眾BMI值過高;更令人震驚的是,BMI在標準值內的民眾中,竟有五三%的血管年齡過高,由此證明,即使BMI在標準值內,血管年齡還是會出現老化。
為什麼血管年齡這麼重要?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蕭敦仁指出,血管年齡可以顯示出體內血管硬化程度,而血管硬化又與「心血管疾病」有正相關,如果血管年齡過高,代表要面對更嚴峻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人體內有長達十萬公里的血管網路,負責最重要的補給運輸工作,一旦血管出現問題,代表健康即將出現狀況,所以由血管年齡預測健康是非常實用的工具。蕭敦仁警告,三高患者、肥胖以及有家族遺傳心血管疾病者,都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如果測量血管年齡,這些人可能在年輕時就已經出現老化。
生活飲食習慣應改善
為什麼這次的研究中,青壯年血管年齡早衰的比率會這麼高?蕭敦仁分析,問題還是出在生活作息與飲食不正常。這些青壯年多半是久坐的辦公室一族,工作時間長、壓力又大,更不可能有什麼運動習慣;飲食上又多半是外食族,早已習慣高油脂的西化飲食,多重因素累積下,先天不足又加上後天失調,血管當然就會提前老化。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副教授凌美月表示,她請系上同學進行兩周的飲食記錄,結果發現這些同學幾乎都是外食族,其中便利商店、火鍋店、雞排店、飲料店等,都是外食排行榜上前幾名,讓人不得不擔心,血管年齡提早老化的危機正侵蝕年輕人的健康。
凌美月說,這些外食地點多半都是高油、高熱量的飲食環境,不僅口味重,同時添加物也多,不僅無法吃得營養均衡,也攝取不到正確的營養素,長時間累積下來,血管狀況不佳實在不令人意外。
蕭敦仁認為,一般人對心血管疾病的危機意識其實很薄弱,除非是自己或是身邊親人發現狀況,否則根本不會注意到自己的生活與飲食習慣,竟然就是造成生病的元凶。所以他呼籲,平時就應該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每天量腰圍、血壓、血糖、血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規律運動,才能有助於降低中風風險,抵抗心血管疾病。
凌美月也建議,對抗血管年齡老化,最好要多吃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水果等;如果是外食族,則可從營養補充品下手,像是大蒜、魚油、維他命C、E等,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千萬別因為氣溫低就一直大吃大喝,有時間就要多運動,這樣才能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點選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