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鳳胃癌 為何切除全胃仍不敵病魔?
最近各大醫院胃鏡室相當忙碌,平常有胃脹、消化不良、胃潰瘍等腸胃毛病的民眾,紛紛跑到門診要求醫師做胃鏡相關檢查,以早期發現胃癌。許多民眾不解,胃癌難道一點症狀都沒有嗎?帶領台大、義大團隊進行胃癌相關研究的義大醫院副院長林肇堂直言:「沒有。」
無臨床症狀 難以早期發現
林肇堂表示,根據統計,八○%的早期胃癌患者,完全沒有臨床症狀;即使出現症狀,與一般的消化性潰瘍症狀也難以區分。大多數的患者都在進入胃癌末期之後,才出現臨床症狀求醫,這也是造成胃癌患者存活率一向相當不好的結果。
根據衛生署去年十大主要癌症排名,胃癌是國人最容易罹患的第七大癌症,也是死亡率六高的癌症,一年約新增三千六百名胃癌病患,其中,男性又比女性容易發生,發生率是女性的一.八倍。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胃癌病患死亡年齡平均是七十四歲,部分女性的案例,如徐華鳳中年早發胃癌及預後情況欠佳,醫界推測這情況與基因體質有關。林肇堂坦言,年輕型胃癌患者癒後狀況不佳,與罹患型別有關,屬罕見彌漫性胃癌,此類型癌組織細胞較易轉移至全身。
年輕型的胃癌為何死亡率高?林肇堂解釋,胃癌的發生與飲食習慣、基因有關,感染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導致胃部不斷發炎,也可能是原因。他說,正常的胃部黏膜受到一些誘發因子的影響後,逐漸發生慢性活動性胃炎,繼而產生慢性萎縮性胃炎、小腸化生,再逐步轉變為細胞突變,最後變為癌症。
在這個過程中,病患本身的遺傳因子以及環境因素扮演重要的角色。國外已有研究發現,一○%的胃癌患者與某一特定基因突變有關;目前台大醫院團隊針對胃癌病患進行追蹤研究,初步研究發現,少部分的胃癌與基因有關,至於是哪段基因出了問題,目前尚未找到。
到日本學習胃癌治療的振興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常傳訓也認為,少數胃癌患者確實與基因有關,但他認為,如何早期發現胃癌接受治療很重要。舉前監察院長王作榮為例,一九九六年發現罹患胃癌至今已十多年,顯示愈早發現治療效果愈好;徐華鳳發現時已第三期,醫界統計,三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約三至五成,到了四期不到一成。
胃鏡檢查不適 降低篩檢意願
台灣胃癌為何發現得晚?常傳訓表示,主要是因為民眾害怕胃鏡檢查的不適、鋇劑或胃鏡檢查工具及流程不夠精細,降低民眾篩檢胃癌的意願,或是做了檢查卻沒看到早期胃癌,導致發現時已經是三期以後,而且胃癌沒有特效藥,影響存活率。目前胃癌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將患者胃癌細胞完全清除,才有機會痊癒。
他無奈地說,日本是全球胃癌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七成病患早期發現,在胃切除或內視鏡手術後,五年存活率達九○%到九五%;因為日本的篩檢服務多軌並進,有篩檢車到社區服務,使用改良鋇劑篩檢劑或高解析度胃鏡,提高偵測敏感度,提早揪出肉眼看不見的癌症病灶,達到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目的。
早期胃癌的症狀並不明顯,如一般上腹疼痛、消化不良、噁心、想吐,但體重不會減輕,與消化性潰瘍非常相似,所以容易被忽視。等到患者發現體重減輕、腹痛、噁心、嘔吐、厭食、吞嚥困難、解黑便、容易飽脹等症狀,到醫院檢查時,往往已是胃癌中晚期。
要早期發現,唯一的方法就是胃鏡檢查,林肇堂及常傳訓呼籲民眾,有胃痛、胃酸、胃脹、胃口變差、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壓力性胃潰瘍等毛病的民眾,最好到醫院檢查,千萬不要自行服用一堆廣告胃藥,以免延誤治療。
最後,醫師提醒民眾,亞硝酸鹽的食物,例如香腸、火腿以及醬菜等醃漬食物及菸酒刺激物,都是胃癌的危險因子,應盡量避免。
另外,胃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也可能造成低度惡性胃癌,患者可經醫師診斷處方滅菌抗生素。若家族內有血親罹患胃癌,其他人得胃癌的機會比一般人多二到三倍,而愛吃醃漬物、燒烤以及菸酒不離身者,也是高危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