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熙來攘往的北市公園路上,小小的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雜錯在補習班大樓中,入口處,一副顯眼的書法對聯如此矗立著。
何壽川、陳由豪當年各捐五百萬拋磚引玉
今年是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成立第七年,七,雖是一個幸運數字,但對基金會與許金川來說,卻象徵著嚴格的考驗。「今年以來,財務十分吃緊,好幾個月呈現赤字,所募經費只有去年同期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令人相當憂心。」許金川坦白地說。
想當年,執著於肝病研究的許金川,在「士大夫不言錢」的窘境下,提起勇氣,拿起筆,寫了兩封信給他的病人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東帝士集團陳由豪,含蓄地表示成立基金會的志業。
沒想到,這兩位大老闆連袂來看門診,而且,一開口就直言:「願意當個快樂的贊助者」,就這樣,兩人分別捐款五百萬元,共一千萬元,將我國的肝病防治帶入另一個分水嶺。他們兩人的善心,一直讓許金川銘感在心。
就如同當初何壽川夫人,現為信誼基金會負責人張杏如所說:「成立基金會不難,想要經營得有聲有色就不容易了。」現年五十三歲的許金川笑著說:「到現在,我逐漸能體會這句話的道理。」
救不活彭國華讓人遺憾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基金會的肝病宣導做得還不夠好,和『六分鐘護一生』等琅琅上口的口號比較下,顯然不夠普及,許多人對肝病知識一知半解,往往等到肝病末期症狀出現才來就醫,但通常為時已晚。」
由於肝病儼然是「國病」,平均每年有五千人死於肝癌,三千七百人死於肝硬化,並位居男性癌症死亡十大死因首位,女性癌症死因第二位,再加上罹患者常為四、五十歲,是國家社會及家庭經濟的重要支柱,因此,積極推廣肝病防治,成了許金川刻不容緩的使命。
最近一個讓許金川遺憾的例子,是影劇界「大姐大」張小燕的先生彭國華。彭國華一年前在某家醫院檢查出患有肝癌時,腫瘤不過兩公分多,但認為肝內仍有許多小腫瘤存在,因此不能手術,只能做栓塞或換肝。
後來,經人轉介給許金川,許金川憑經驗判斷,認為只有那兩公分是肝癌,其他不是腫瘤,因此建議手術切除,不必換肝。手術後肝內的確無腫瘤,未料腫瘤非常惡性,手術完成後八個月,癌細胞轉移至胃及腸子,最後撒手西歸。
「我們完全被上天打敗了,在癌症治療上,還有許多難題無法解決」,儘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與死神對抗的擂台上,醫生往往只能被迫接受「命運安排的結局」,但許金川相信,「早一分防治,就有多一分痊癒的機會」。
是「人定勝天」還是「天定勝人」?
像是前監察院長黃尊秋進行超音波檢查,被診斷出有一公分的腫瘤,但做電腦斷層時,卻絲毫沒有腫瘤蹤跡,讓他非常猶豫到底要不要接受治療。一年後,腫瘤默默長大,變成三公分,黃尊秋下定決心治療,許金川也立刻幫他做酒精注射與栓塞治療,只是情況並不理想。
半年後,黃尊秋連續動刀兩次,癌細胞卻已快速地移轉到肺部,沒多久,引起諸多併發症,結束了一生。「病人從我手中一個個死去,我這雙手是沾滿血腥的手……」眼見生命來來去去,內心充滿著「無力感」的許金川不禁自嘲地說。
或許是因為接觸「死亡」太多,現在的許金川對生命有另一番詮釋:「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是『人定勝天』,只要個人一古腦地去研究,相信一定會有成果,如今,卻覺得是『天定勝人』,一個人可以改變的事實在不多。」
體會到一己之力的藐小,許金川期望結合眾人力量,一齊來推廣肝病防治。像是美吾髮董事長李成家、前央行總裁許嘉棟、國策顧問許文彬等人,都是許金川的中學同學,義不容辭地為基金會事務奔走,許金川笑著說:「從沒想到,這些同學還挺好用的。」
朋友中不乏知名企業界人士, 如好樂迪 KTV 總裁盧燕賢、友旺科技董事長歐陽自坤、前惠普總裁黃河明、康柏電腦董事長何薇玲等人,也都出錢出力、捐股票,助基金會一路走來。
拾荒老人的五十元觸動義工的心
而讓許金川最為感動的,是來自一名拾荒老人的五十元。這名老人在劃撥單背面通信欄寫著:「這張存款紙是在路上撿拾的,敝人是一元一日運動,但現在物價漲得太厲害,五十元之微薄,連家庭貧困的小孩都不願意拿,實在真見笑,請貴會原諒。」
乍看不起眼的五十元,卻深深觸動了許金川和義工們的心弦。只要有心,滴水能穿石,小河也能匯集成大海,沒有什麼「可不可能」,只有「願不願意」的態度問題。
就像二十四年前的許金川,會一腳踏上研究肝癌之路,也是想化種種「不可能」為「可能」。那時,醫界剛推出超音波,在偶然的機會中,許金川發現超音波可以作為發現早期肝癌的診斷,便利用一台老舊的機器,帶著病人「偷偷」地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研究。
此舉不但開了國內肝癌早期發現的先河,也讓台灣成為全世界肝癌研究最早起步的國家之一。這些年來,陸陸續續在病人身上發現許多早期的小型肝癌,經治療後,很多病人獲得重生,像二十年前開刀切除小型肝癌的前苗栗火車站站長林清,就在基金會七周年慶時說,「我這條命是許教授救回來的」。
除了臨床研究外, 許金川持續發表有關 B 型肝炎、C 型肝炎與肝癌的研究,多達一百篇,可說是對國內研究肝病貢獻不小,常不眠不休地苦思新療法,連牙醫太座都忍不住抱怨:「當學者九十九分,當老公只有四十九分。」
研究是一條不歸路──不能逆向也不能路邊停車
「研究是一條不歸路,不能逆向行駛,也不能路邊停車。」許金川解釋,「逆向行駛」指的是放棄研究不玩了,結果是前功盡棄,「路邊停車」則指稍事休息再回頭研究,在研究的大道上,「兩者都行不通」,唯有奮力前駛,才有成功的一天。
因為太專注於研究,導致許金川對日常生活事務有些「沒概念」,對自身健康也忽略。被問及理財的方法,許金川像是被問倒了般說:「對啊,我就是不會理財,現在才開始煩惱,老了之後怎麼辦,我算過,從突然住院、請看護到買葬地等身後事,起碼要花上好幾百萬元。」
前一陣子,因為難得在家閒閒無事,老婆幫忙量血壓,一量竟量出高血壓,緊接著糖尿病也跑出來,讓許金川越來越感嘆「人生無常」,吃東西禁忌越多,一切都為了保住老命。
來自屏東,出身漁家子弟,許金川說:「小時候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因為家境不好,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他還記得,念國小時在河邊撿破爛,賣掉後好當作零用錢,一不小心挖到碎玻璃片,當場鮮血如注,疤痕至今在右手指仍清晰可見。
行醫至此,許金川最感激剛獲得首屆總統科學獎的恩師宋瑞樓。「他是個典型『溫良恭儉讓』的學者,給學生很大的空間,讓我努力嘗試、勇於發揮。」現在,對待手下的研究生,許金川也是秉持相同的態度。
希望再建立一個肝病醫療中心
不過,讓許金川最感嘆的是國內醫療環境的改變,使得來自政府的研究經費越來越少,而醫院面臨業績壓力,對研究的補助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在的研究經費八○%來自基金會的挹注,「沒有基金會,整個研究團隊早就垮了。」許金川感嘆地說。
由於研究肝癌卓然有成,加上基金會的宣導,讓許金川成為病人眼中的名醫,許多人半夜來排隊掛號,更有人透過各種管道來要求加號,面對病人及家屬的哀求,許金川心腸柔軟,門診病人一天天多了起來,早上門診常看到下午一、兩點是常事,長久下來,卻讓他漸感體力不勝負荷。
基金會的義工們知道許金川的難處,便自願當起許金川的駐守,問診前幫忙填寫資料,做好事前的準備工作,不但提升服務的醫療品質,也讓許金川看病時不至於「喘不過氣」來。
國人對肝病知識普遍不足與誤解,加上肝臟這個器官沒有神經,讓國人每年有約一萬個家庭面臨悲劇,尤其台灣中小企業創造經濟奇蹟時,這批四、五十歲的企業主,剛好是肝病發病的年齡,因此,許多企業人士得了肝病都透過關係向他求援,讓他深感責任重大。
從肝炎、肝硬化到肝癌發作三部曲,這個頭號隱形殺手曾令多少家庭魂斷夢迴,許金川身為肝癌防治的鬥士,在象牙塔外默默奉獻,衷心期待有更多的善心人士一起來共襄盛舉。
他還希望建立一個肝病醫療中心,內有肝病醫院,讓肝病病人能有最好的醫療照顧,並設有研究中心,可以使肝病的瓶頸早日突破,「如果這個中心能像台灣的電腦業一樣,成為世界標竿,讓國病早日消滅,那該多好。」許金川許下了一個更遠大的夢想。
保肝小常識
撰文:盧燕俐
一、早期發現肝癌的方法
超音波檢查與血清中甲種胎兒蛋白測定,高危險群病人應早期追蹤。
二、高危險群的特性
肝硬化病人、慢性肝炎病人、B 型肝炎或 C 型肝炎帶原者, 及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
三、預防肝癌的方法
1. 實施 B 型肝炎疫苗接種
2. 避免不必要的打針與輸血、穿耳洞、刺青、紋眉、共用牙刷與刮鬍刀
3. 不亂服藥、不注射毒品、不嫖妓;戒菸、戒酒
4. 避免攝取不新鮮或發霉的穀類與豆類
5.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食物
6. 可上肝病防治基金會網址 liver.mc.ntu.edu.tw 查詢更多相關訊息
許金川小檔案
出生年月日:民國 37 年 1 月 13 日
學歷: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台大醫學院臨床
研究所醫學博士、美國國立衛生學院客座研
究員、國立癌症中心客座研究員
現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近年得獎紀錄:
1. 武見太郎醫學獎( 1984 年)
2. 宋瑞樓教授學術基金會優秀論文獎( 1986 年)
3.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1988、1993 年)
4.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癌症研究傑出獎( 1998 年)
5. 中華民國第一屆國家公益獎(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