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原來,山林離我們這麼近

原來,山林離我們這麼近

黃映嘉

藝文風尚

攝影/陳弘岱、蕭芃凱

1225期

2020-06-10 15:27

在疫情未平的時刻,只要一雙輕便休閒鞋,便能帶你遁入隱世的步道。摘下口罩、漫步其中,感受山林風光的四時變化,同時在大自然懷抱中,祈求世界安穩和平。

走在城市的古徑上  步道達人─徐銘謙

 

若不是身處山徑中,便是在前往某條古徑的路上,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多年來推行手作步道,將台灣的美以最自然的模式保存。帶上簡單行囊,穿戴好手套,她來回穿梭山林間,像是苦行者,低頭彎腰,靠雙手堆築步道,重新爬梳每條步道的故事,找回原生的背景脈絡。

 

花大把時間走進山林,因為和天地靠得夠近,更能站在大自然立場來思考與人類的關係。她認同在城市中保留綠意的可貴,除了推行手作步道,更奔走各方,針對步道的人文與歷史做歸納整合,讓訪客能輕易理解腳下這條古道的定位。

 

想感受自然綠意,不必千里遠行,於大城市中輕易就能到達的隱世手作步道,在徐銘謙與一夥有志之士努力下重新被整理,期待訪客前來與大自然對話。

 

原始生態   就在信義區旁

 

一般人對台北信義區的印象多半是快速、先進,卻很少人知道,這裡藏了一條超過二百年歷史的古道,徐銘謙漾著笑容,指出雖然位在城市,卻相當具有隱世氛圍的「樹梅古道」。

 

離信義區僅短短幾公里,卻甚少受到人為破壞,一整路芒萁林將土徑隱沒,頗有叢林探險的意味。徐銘謙提到,樹梅古道是當初在探查淡蘭古道時發現的,從研究院路四段的坑頭福德宮,可上到拇指山,全長○.七公里,山頂可眺望台北一○一,沿途生態十分原始,「當芒萁摩娑在身上的時候,很難想像不遠處是熱鬧的市中心。」她述說著對樹梅古道的第一印象,神情彷彿又想出發山林探索。

 

她之所以推薦樹梅古道,看上的是背後的故事,「除了自然生態,人文歷史所留下來的遺跡,也是我對古道著迷的原因。」這條二百年的古道,過去是後山居民到前山買賣物資的道路,留有許多文化線索。她提醒,行走其中,可找找樹根交纏的土地公廟、布滿青苔的傾頹石牆,感受現代與歷史交錯的瞬間。若從綠叢彎進小路,著名的觀音滴水岩洞出現眼前,奇岩洞裡供奉一尊白觀音,靜謐古樸的景象,尤其令人心情平靜。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透過手作 步道,不斷思考自然與人類的關係。(圖/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提供)

 

 樹梅古道

樹梅古道擁有被芒萁林包圍的土徑,好像穿梭時空,頗有與世隔絕的趣味。

 

樹梅古道

經過樹梅古道,可往拇指山方向步行,在制高點欣賞城市美景。

 

樹梅古道

經過樹梅古道,可往拇指山方向步行,在制高點欣賞城市美景。

 

台中近郊    順遊《花甲》家

 

台中大肚區的「瑞井古井步道」也值得一訪,四周古樸的民家氛圍,更曾被《花甲男孩轉大人》劇組相中,因而成為人氣景點,串聯步道就是一日遊經典行程。

 

從巷弄蜿蜒的土角厝聚落為起點,全長約二公里,作為農村土角厝的延伸,生活感更重。最著名的景觀,莫過於充滿生活痕跡的三口井,分別具有洗衣、儲水、飲水的功用。徐銘謙在此引入手作步道,運用當地紅土、軟礫石鋪設路徑,以順應土地紋理的方式,有系統地將農村意象保留下來,也讓健行者造訪行走更便利。

 

另外,古道兩旁的保安林地,到了冬季便會成為紫斑蝶的越冬地,形成奇景,上演著台灣自然生態與農村生活的回憶錄。

 

石鋪設路徑

使用當地現有的軟礫石鋪設路徑,不僅將低水泥道路所造成的汙染,還能融入周邊景致。(圖/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提供)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定期招募志工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定期招募志工,邀請大家挽起袖子,為維護環境盡一份心力。(圖/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提供)

 

樹梅古道

可定位在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四段181號下方

 

瑞井古井步道

台中市大肚區瑞井路51巷7號(定位大肚瑞安宮,古道入口在瑞安宮旁,沿著瑞井路51巷行走即可抵達)

 

隱沒山野的煤礦風華  荖寮坑古道    大隱隱於市─基隆市2778人/ km²

 

昔日,暖暖作為基隆河河運的重要渡口,物資須從此處向平溪、十分寮運送,成就了「暖東舊道」的繁榮發展,而沿途的荖寮坑山區,因為擁有豐沛的煤炭資源,為連結採礦工人與相關人員,古道的模樣漸漸形成,沿途設置了礦場辦公廳、鍋爐間、排煙道、先民石厝等,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活圈。

 

從步道的系統來看,「荖寮坑古道」為一個類似環狀的路徑,終點會接回暖東舊道,此時便可依體力考量,選擇向上抵達五分山稜線,或向下回到起點,兩條步道可以安排在同一天遊玩,欣賞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景。

 

地圖

 

荖寮坑古道

植被林相完整的荖寮坑古道,適合休閒漫步或自然考察。

 

荖寮坑古道

荖寮坑古道可銜接至暖東舊道,展開淡蘭古道的探險。

 

百年採礦遺址   清幽雅致

 

荖寮坑古道沿途平緩好走,因此留下許多採礦遺址,縱使幾乎已隱沒在樹林中,還是能透過殘留的磚瓦,找尋先民曾經停留的片刻;或是透過觀察人為的栽種作物,像是竹林、蒲桃、柚子、茶樹等,遙想過往人來人往的風華。

 

辦公廳遺址為荖寮坑古道目前現存最完整的遺跡,曾經是礦場指揮中心,主要辦理礦工報到、工資計算等業務。建築的牆面以方形長條狀砂岩交疊而成,並開設大窗增加採光,後頭則是蜿蜒而過的溪流,雖說如今牆面已被青苔占據,卻更增添清幽雅致的氣氛。

 

沿著古道繼續前進,可以發現被大量植物包覆住的鍋爐間、排煙道,讓人不禁感歎,百年前此地會是何等盛況。

 

走完約一.二公里的荖寮坑古道,便可接回暖東舊道,向上攀爬約六百公尺,便可抵達五分山稜線。

 

天然枕木步道    手作質樸

 

不過,相較荖寮坑古道的平易近人,暖東舊道有不少陡坡,步道也以天然枕木、石階鋪設而成,是藉由手作步道修繕古道的重要一環。

 

從暖暖市區出發,開車只需十五分鐘;離台北信義區也不過四十分鐘車程,因此,若想探訪淡蘭古道與煤礦產業人文,又想遁隱大自然深呼吸,荖寮坑古道正展開充滿綠意的雙臂,迎接旅人到來。

 

採礦

雖說採礦的重要設施都隱沒樹林中,仍能窺見曾經的繁盛風華。

 

自然素材搭成的木橋

以自然素材搭成的木橋,不破壞當地景致,更增添步行其中的樂趣。

 

荖寮坑古道

基隆市暖暖區東勢坑產業道路

 

與天神同行鐵道遺跡  特富野古道

 

橫跨南投與嘉義的「特富野古道」,因海拔約一七九八至二二八二公尺,沿途不時飄來雲霧穿梭在柳杉林之間,增添山林幽靜氣息。

 

這裡早期為鄒族開闢的獵徑,更有天神率領族人下山路徑之傳說;後為日本人為運送林木所建設的「水山線」鐵路,因此至今仍能看到鐵道遺跡,成為健行者與歷史相遇的見證。

 

高聳參天的柳杉沿途相伴,讓旅人沉浸在豐沛的芬多精之中,透過吸吐將全身淨化一番。古道來回約十二公里,可自行評估體力是否須中途折返;或是選擇較輕鬆的方式,從南投自忠端入口出發,往嘉義特富野段前進,沿途幾乎都是平緩下坡。

 

此外,特富野步道最精采之處——舊鐵道遺址,與高聳柳杉林交織的畫面,也離自忠端入口較近,若只想短暫感受舊時貨物集送的氣氛,這段路程絕對能留下美好畫面。

 

對體力有自信的健行者,整段古道的風景也不會令人失望,鐵道遺跡、枕木步道、木橋、鐵橋,不斷變化的步道型態,讓人漫步其中卻不乏味。對於喜好攝影的朋友來說,特富野步道的美景,也值得收錄於相機中。

 

地圖

 

步道

動線及路線坡段標示清楚,是相當親民安全的步道。(圖/取自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參天柳木伴隨著鐵道遺跡

參天柳木伴隨著鐵道遺跡,成為旅途中最美的風景。(圖/UDN.COM)

 

特富野古道

南投縣信義鄉新中橫公路  (定位南投縣自忠登山口)

 

召喚山、海、綠蠵龜  阿朗壹古道    低密度城市─台東縣61人/ km²

 

「阿朗壹古道」的美,藏著原始與野性的感動,從旭海到安朔的八公里路徑,途經船帆石、軍艦岩、觀音鼻山等地,在山與海相夾之間,踏著礫石灘前行,白花花海浪觸手可及,一轉身就是無垠大海。

 

沿途為了避開海岸線後退的部分,須高繞至海拔一二○公尺處的觀音鼻海岬,此段陡上路線雖消耗體力,但抵達制高點後俯瞰海景,心中不禁湧上感動。

 

這條古道橫跨屏東與台東,為台灣少數尚未有公路開通的地區,未受汙染的海岸生態,不論是純健行,或是進行生態之旅,都能發掘與其他海岸線不同的魅力。由於全區為自然保留區,因此出發前必須申請入山證,同時要有解說員的陪同。

 

阿朗壹古道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它所承載的歷史意義,更是東部發展史的重要篇章。舊名「阿塱壹」源自排灣族安朔部落,而卑南族、阿美族也都想取得古道的控制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日治時期,為防止美軍登陸,更破壞古道,改為軍事管制,原本海天一線的悠然,瞬間化為肅殺氣息。

 

事過境遷,現在的礫石灘與矮樹林之間,不再有血腥衝突,更不見忙著遷徙移動的人口,只剩椰子蟹與綠蠵龜悄然出沒,以及看到震撼海景,而發出驚歎聲的旅人們。

 

地圖

 

在山海相夾下,踩著礫石灘前行

在山海相夾下,踩著礫石灘前行,感受大自然的呼喚。(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海灣

 從制高點一覽海灣,美景令人讚歎。(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阿朗壹古道

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須事先申請,由解說員帶領進入

洽屏東縣政府林業及保育科,電話:08-7337591

 

初夏巧遇桐花飄香  鳴鳳古道 低密度城市─苗栗縣299人/ km²

 

如同蜘蛛網般交錯縱橫,從獅潭至頭屋,「鳴鳳古道」連結許多苗栗聚落,可遙想過往是多麼熱鬧奔騰。時間再往漢人開墾前推移,這裡的霸主曾是賽夏族,他們在山徑狩獵、在隘口抵抗外來民族入侵,這些故事都藏在山林裡,值得探訪。

 

而鳴鳳古道本身也是歷史長河裡的一塊拼圖,台三線上的國家綠道「樟之細路」,從桃園龍潭至台中東勢,光是苗栗縣就有七處古道被列為其中,成為串聯台灣山林文化的重要資產。

 

鳴鳳古道全長三公里,兩個入口分別為獅潭鄉義民廟、頭屋鄉雲洞宮,過了新鳳橋後可經過情人谷、百年參天相思樹,最高點為關公亭,沿途生態豐沛,古樸模樣彷彿時間停格在百年前。泥土路與老石階,伴隨兩旁樟樹與香楠,夏季行走其間,堪稱最天然消暑祕方。若是五月來訪,野生桐花林開得正盛,微風吹拂夾帶芳香,再偶遇幾片桐花飄落,景色相當浪漫。

 

喜歡具有挑戰性的山友,也可從鳴鳳古道轉往「南隘勇古道」,沿途會有需要拉繩的陡坡,接著便可抵達昔稱「南長城」的「八達嶺古道」。八達嶺古道位在起伏的稜線上,昔日更有漢人設置隘寮,為抵禦賽夏族的攻擊。不論是喜歡透過古道走讀歷史,或是單純親近大自然,鳴鳳古道周邊的路線,都能串聯起美好的旅程。

 

地圖

 

綠林幽靜的步道

綠林幽靜的步道,是盛夏時分的避暑勝地。(圖/obgan 聿見提供)

 

獅潭登山口的石碑

立於獅潭登山口的石碑,可當步道的起點。(圖/客家委員會提供)

 

野生桐花

初夏造訪鳴鳳古道,巧遇野生桐花。(圖/客家委員會提供)

 

鳴鳳古道

苗栗縣獅潭鄉46號(定位在獅潭義民廟,一旁即是古道入口)

延伸閱讀
謝金河:我完成燦光寮古道全徑探索!
謝金河:我完成燦光寮古道全徑探索!

2019-07-29

老謝:從清泉走到養老-霞喀羅古道尋奇
老謝:從清泉走到養老-霞喀羅古道尋奇

2019-06-16

台灣居然有如此美景:令人驚艶的灣潭古道
台灣居然有如此美景:令人驚艶的灣潭古道

2018-10-01

漫步淡蘭古道 賀陳旦讚:具文化、生態及地景多元是健康休閒的新選擇
漫步淡蘭古道 賀陳旦讚:具文化、生態及地景多元是健康休閒的新選擇

2018-07-09

碧海藍天.梯田.古道
碧海藍天.梯田.古道

200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