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麵包店的研發團隊在討論新產品時,都覺得有個說不出來的小缺憾,於是請教了簡天才師傅。簡師傅試了味道,稍微調整一下配方比例,再加一顆鵪鶉蛋後,就變得極為美味,讓大家驚訝不已。
因為這顆鵪鶉蛋,我不禁想起童年時,偶爾會在夜晚,跟著鄰居大哥哥一起背著手電筒,去田邊找築在草叢堆裡的鵪鶉窩。記憶中的鵪鶉總是成對的,人們快要靠近鳥窩時,鵪鶉會衝飛起來,此時趕緊用手電筒強光照射,鵪鶉就會暫時失明跌落草叢。
動作快的大哥哥就去抓鳥,我們幾個小的就負責翻找鳥窩,通常一個晚上能捉到五、六隻鵪鶉和幾窩蛋,對於當年在物資貧乏鄉下的我來說,可是個難得能嘗到美味的好差事。
由於對鵪鶉的記憶太美好,加上簡師傅的神來一筆,讓我無端思念起鵪鶉來,於是託人打聽後,特意造訪了位在嘉義的鵪鶉牧場,想趁機回味童年。
推陳出新 皮蛋、鹹蛋站出來
接待我的是牧場第三代老闆陳科行夫妻,他們告訴我,嘉義縣溪口鄉是全台鵪鶉飼養密度極高的鄉鎮,市面上吃到的鳥蛋約有三成來自於溪口,可說是鵪鶉蛋的故鄉。每天清晨,從蛋場採集鵪鶉蛋回來後,都需要經過約兩天的日曬脫去水分,之後才會送到加工廠洗滌、加熱,以及摔殼、脫殼等,再製成各樣加工品。
我看著一顆顆剛經過加熱、脫殼後,處理好的小巧鵪鶉蛋,感覺真像一顆顆潔白無瑕的小珍珠,忍不住拿了一顆品嘗,新鮮細膩的蛋黃香氣在口中淡淡散開,真迷人啊。
在曬著一箱箱鵪鶉蛋的稻埕上,我學會了如何簡單判別新鮮健康鵪鶉蛋的方法。原來鵪鶉蛋上像迷彩一樣的斑紋,是輸卵管壁分泌的色素,也是大自然的保護色,斑點愈多代表鵪鶉蛋愈加健康和新鮮,有些蛋的外殼呈現霜狀,是鈣質分布的緣故,沒有大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