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朋友問:「每每提到鄉下的田間工作,不管提到哪項農活,你怎麼都做過?」我總是笑著回答:「正是因為家裡窮,無法專門種什麼,所以媽媽只能帶著我四處去幫別人種些什麼。」
也因此,我有著豐富精采、天生天養的知足童年。媽媽在香蕉園或桑樹園幫忙採收時,我就在園裡採蝸牛帶回家添菜,媽媽在幫採四季豆或辣椒時,我就去附近釣青蛙或抓田鼠。這也正是長大後的我,提到農民,總有很深的同理心與愉快回憶。
這天跟幾位朋友到雲林找食材,朋友行前故作神祕,說要帶我去採「滿天星」,當我們走進網室時,我快樂地說:「唉呀這不是蘆筍田嗎?」可不是嗎?眼前一根根放射狀的細嫩枝條、伸著長長手臂的氣質農作,正是蘆筍啊。走在田埂時,細嫩的枝枒輕柔撫著我的臉龐,是小時候熟悉的場景:大人挖蘆筍出土,小孩在一旁幫忙削去外皮,累了就去採毛豆,好愉快的回憶呀!
「看看腳下,這可是白蘆筍,不是綠蘆筍。」朋友提醒。我定睛一看,鬆軟土丘中,隱約可看到冒出的白嫩蘆筍頭,真可愛。
曾經的蘆筍王國 不敵時代變遷
蘆筍田的主人叫林瑞祥,家族都在種蘆筍,他告訴我在四十年前,附近的鄰里,十戶有八戶在種蘆筍,當時全台產量最大的地區就在雲林,台灣在那個年代將蘆筍成功打入國際市場,最高峰種植面積曾高達近一萬九千公頃,所生產的蘆筍罐頭行銷全球,相當受到矚目,讚譽台灣為「蘆筍王國」。
但蘆筍同時也是相當需要依靠人力的產業。「我和家人清晨四點左右就要開始以人工刨開土壤,一根根挖起白蘆筍,除去多餘土壤開始分級,同時還要添加砂質土隔絕陽光,機器完全無法取代,不僅成本高,也是件與時間賽跑的工作。」林瑞祥跟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