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愛山成癡的登山者,這兩天把蘇貞昌院長的開放山林記者會影片,我足足看了兩遍!這是一個好政策。
台灣在戒嚴時代,管制山林,也管制海灘及整個海岸線,使得登山必須通過層層關卡,海岸線也因為軍事用途,美麗海灘成了垃圾堆積之地,這跟國外美麗沙灘往往成為渡假及高檔別墅區迥異。
▲(圖片來源:取自 謝金河臉書)
這次蘇院長宣布開放的五大原則,一是從管制走向開放,二是公開透明,所有資訊都揭露,三是服務升級,把老舊的山屋重建,四是教育,讓下一代能親山,愛護山林,五是責任,大家必須量力而為,把垃圾帶下山⋯⋯
在記者會中,一開始就開宗名義表示,台灣有500萬人喜歡登山,像日本,歐洲國家,山林都是吸引觀光客的最有力資源,但台灣卻不懂善用登山的資源,像我曾當面建議前花蓮縣長傅崑箕要把錐麓古道的狹谷秘境發展成對國內外遊客收費的秘境,這種天然資源具有獨特性。如果台灣除了美食,取之不盡的山林資源,一定可以添加更多吸引力。因此我覺得開放山林的方向是正確的。
▲(圖片來源:取自 謝金河臉書)
不過開放山林,更要確保山林的原味,最好不要有太多人為加工式的破壞。例如,十幾年前,木柵二格山上山徑,市府派人舗磁磚,一到下雨天,簡直成了殺人血滴子。還有一些步道舖上木板,一開始乍看美觀,但久了木板腐爛,留下的是鋼釘,增加了山道的危險性。現在行政院要開放山林,務必保持山徑的原始風味,人工添加物不可太多。
如果大山能讓人更親近,那麼像爬玉山的人一定要暫歇阿里山,爬合歡山要先到埔里,清境農場,都能帶來更多親山的登山者。台灣的好山十分具吸引力,像是我第一次爬完玉山,內心至少亢奮半個月,這次小女兒期待我帶她玉山單攻一天來回,我立刻趕緊申請,只有愛山上人,才能感受到台灣山林獨有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