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國內旅遊,政府祭出殺價補貼一招,這並非長久之計。
反觀日本,課稅、漲價仍是千客萬來,背後思惟是將觀光從「機能」提升至「美學」。
大選將屆,台灣的觀光旅遊內需市場,再次因對岸照例的限縮來台以窮台政策,朝野上下又是一陣騷動。業界照例呼救,政府照例撒幣。產官界每回條件反射式短期對策回應,意思是相同劇碼,下回選舉時,搭配對岸再演一回——就公共事務治理水平而言,實在無可恭維。
推動觀光不是一直推減價政策就行,交通部大聲宣導的四支箭對策,不外是個人或團體的國內旅遊補貼/自由行住宿補貼/遊樂園門票補貼/觀光活動補貼,說是第四季將投入三十六億元預算,推動「國旅秋冬遊獎勵方案」,說穿就是殺價補貼一招。
令人難堪的對比是,日本政府對觀光客回國課一千日圓出國稅,東京、大阪、京都、金澤的旅宿要課宿泊稅。可見不是只有減價才能推觀光,要緊的是產品力強不強。夠強的地方,課稅、漲價還是千客萬來。
同樣的行政首長,在台中當地方長官,還懂「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地開發投資了綠川、柳川水岸景觀步道,來提升台中觀光產品力。同一位行政長官在中央推出四支箭,卻局限於交通簽證及降價補助。同一首長換位而有不同視界,很可能是受不恰當行政組織的局限。
觀光不僅是搭交通工具看風景而已,也包含了認識當地的文化、藝術和歷史,享受休閒生活,以及結交朋友等等。現在連中國都將觀光放在文化旅遊部,韓國也是文化體育觀光部。觀光旅遊業務放交通部是機能規格思惟,想的是交通條件比較利益:車票門票減價若干?放文化旅遊部則是生活美學思惟,著眼生活條件比較利益:在地生活文化的體驗,帶來相對生活甜度增值若干?這中間最大政策思惟差異在「降減票價」呢?還是投資「增值生活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