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河流資源豐富,溪釣是相當盛行的活動,
而從石賓、溪哥、苦花到香魚,針對不同魚類發展的釣技,讓釣魚不只是休閒,更是一門競藝的運動。
甚而,在溪山間杳然獨立的垂釣之時,往往可誘人深省啟發,使得垂釣有時更像是一門信仰或哲學。
新北 坪林
𩻸魚堀溪 飛釣溪哥
走進新北市坪林古村九芎林,慶林宮老廟守著舊地,澄綠清溪與茶園相傍,儼然是一幅歲月靜好圖。流經村落的魚堀溪,為北勢溪支流之一,河流鑿石成渠,而遺落溪床的岩石,恰好就是絕佳的釣點。
Thomas Kuo(郭宏軒)站在溪裡,頭戴草帽,身著正裝,用一種很獨特的手法拋鉤,那姿態像極了西部牛仔甩繩套,只不過這生擒的技術不是用來套小牛,而是用來抓台灣特有種的粗首馬口鱲,也就是釣客口中俗稱的「溪哥仔」。
▲釣線在空中舞繞,目印輕輕飄落水面,像一隻蟲子張翅降落。
▲ 粗首鱲俗稱「闊嘴」,而台灣釣客習慣用「溪哥仔」來統稱粗首鱲的所有種類。
毛鉤是釣手的生態作業簿
釣魚資歷四十年的Thomas,本業是攝影師,自小跟著父親玩溪釣,養成往山野跑的習慣,從早年簡易溪釣玩到追苦花。
近幾年,他更迷上電影《大河戀》裡頭的「Fly Fishing」,也就是所謂的「飛蠅釣」或「毛鉤釣」,用毛羽製成的假餌,以及重繩拋投的技巧,模擬自然界的蚊蠅蟲魚,誘騙肉食性魚類咬餌上鉤。換句話說,飛釣考驗的是釣手操餌擬態的演技。
Thomas說:「飛釣的第一件事,就是從生態觀察開始。」要攻略魚類的獵食喜好,首先要打草翻石,分析棲地昆蟲類型,這樣才能「對症下鉤」,完美欺敵。
打開飛釣手的餌盒,就像打開作業簿,釣手觀察自然的生疏熟淺全寫在上面。Thomas展示著耗費六小時才完成的大小毛鉤,從最小的○.一號開始,魚鉤綁纏著孔雀羽、珠雞羽、鴨臀絨或金雞頸羽,款式眾多,五彩繽紛。毛鉤細者如米粒,巨者也不及一片指甲,有的模擬蜉蝣,有的已經羽化,有的飛起來像甲蟲,有的降落像蠅墜水……,專家說得活靈活現,但外行人則要發揮想像了。